「渔家傲 · 秋思」范仲淹

yu jia ao · qiu si

「渔家傲 ·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赏析:

这首词作于北宋时期,范仲淹在边疆亲历军旅生活时创作。彼时西夏势力崛起,边疆战事频仍,边防军人长期驻守,忍受着孤寂、艰辛与思乡之苦。作者以亲身感受,真实再现了戍边将士的艰难生活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之情,寄托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第一联:“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天来到边塞,景色与江南大不相同。南飞的大雁毫不留恋地掠过,不愿在此停留。
首联开篇以“异”字点出边塞风光的独特之处。衡阳雁南飞本该驻足衡阳,如今却毫无留意地飞过,暗喻边地环境的荒凉和戍边生活的苦寒。借写飞雁,更突出边塞将士无法离开的无奈,映衬他们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联:“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面八方传来风声、马鸣、羌笛声,与号角声交织回响;群山重重,暮霭与落日笼罩着孤城,城门已然紧闭。
这一联从听觉与视觉双重描绘边塞景象。四面八方的“边声”突显环境的肃杀,“孤城闭”展现出戍边将士的孤寂与危机。以“千嶂”衬托孤城,更显驻军肩负的重任。

第三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已是无计可施。
这两句是全词的情感核心。军人借酒浇愁,触景生情,思念家人之苦显而易见。然而,他们不敢沉湎于愁绪,因“燕然未勒”,便不敢言归,表现出将士们不达成胜利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第四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悠远的羌笛声在满地的霜雪中回荡,夜已深,人们难以入睡。将军已是白发苍苍,士兵们也默默垂泪。
这几句情感愈发深沉。羌笛声凄凉悠远,衬托边地夜晚的寒冷寂寥;将军年老却仍坚守疆场,战士们饱受离别之苦,愁思难眠,泪水无声落下,展现出深刻的家国之痛。

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感情真挚而深沉。上阕描写秋日边塞的苍凉与孤寂,展现戍边环境的艰苦;下阕则侧重抒情,描写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与内心的苦闷。诗人借景抒情,以“衡阳雁去”衬托驻守将士无法离开的无奈;以“孤城”象征边防军人的孤苦坚守;以“羌管”、“白发”写出军人思乡却又无可奈何的惆怅。

全词笔调苍凉悲壮,情感真切深沉,表达了边塞军人的坚韧与忠诚。尽管他们饱受艰辛、孤寂、思乡之苦,却依然忠于职守,体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写作特点:

  1.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词人以边塞秋景渲染氛围,通过“雁去无留意”“孤城闭”等意象,巧妙融入戍边军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2. 对比鲜明,情感深沉: 以“衡阳雁”象征自由,以“孤城”象征坚守;以“羌管悠悠”烘托“人不寐”的苦闷,形成强烈对比。
  3. 用典精炼,寓意深刻: “燕然未勒”典故强调军人以功名报国的责任感,突显了他们的使命担当。

启示:

这首词展现了戍边将士身处艰苦环境,依然坚守职责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思念亲人,却无法回家;身处险境,却无怨无悔。这份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诗人通过描写边防军人生活的不易,提醒我们:保卫家园、维护和平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背后有着无数人的付出和牺牲。我们应当铭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同时,这首词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方能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诗人:

Fan Zhong-yan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Total
0
Shares
Prev
「江上渔者」范仲淹
jiang shang yu zhe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 赏析:

Next
「御街行 · 秋日怀旧」范仲淹
yu jie xing· qiu ri huai jiu

「御街行 · 秋日怀旧」范仲淹

「御街行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