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xiang jian huan · lin hua xie le chun hong

「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煜身为阶下囚时期,他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托在暮春残景之中。表面上看,它是对春光易逝的感叹,实则深刻表达了对家国覆亡的悲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痛彻感悟。全词以景寓情,步步深入,最终落脚于“人生长恨”的无尽叹息。

第一段:“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盛开的花朵已经凋零,春光消逝得太匆忙。无奈那晨来的冷雨,夜晚的凄风,摧残了美好的春色。
词人以“林花”象征美好的事物,而“春红”更是点出其繁华与艳丽。然而,花开未久便匆匆凋谢,正如人生的美好转瞬即逝,让人感叹无奈。风雨的意象不仅写出了春光易逝的无情,更暗含国破家亡的沉痛,寄托着他对南唐命运的感慨。

第二段:“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红花沾染雨露,宛如美人的胭脂泪,令人心碎。可是,这样的美景何时才能重现?人生的遗憾本就是无穷无尽,就像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胭脂泪”巧妙地将落花的残败与人的哀愁融合,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使物我交融,情景合一。落红如泪,既是风雨摧残的象征,又是词人自身悲怆的投射。“人生长恨”一句,则将全词推向高潮,借长江东逝的意象,道尽生命中不可挽回的遗憾。

整体赏析:

这首词通过暮春景象,寄寓人生的无常与哀怨,表达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叹惋。上片以花喻人生,映射南唐国运的短暂与无奈;下片则借雨打落花,深化悲剧氛围,并最终归结于“人生长恨”的主题。全词情感真挚,层层递进,从景到情,由浅入深,构建出一种凄美而动人的意境。

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寓情于物:词人巧妙地运用落花、风雨、流水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内心的沉痛。
  2. 物我交融,情景合一:以“胭脂泪”将落花与人泪融合,使情感更具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3. 层次递进,情感深沉:从春光易逝,到风雨摧残,再到落花泪痕,最终归结于人生长恨,层层推进,使全词意境深远。

启示:

这首词不仅仅是李煜个人的悲歌,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普遍感慨。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长存,命运的风雨更是无法抗拒。然而,正因其短暂,才显得格外珍贵。这首词提醒我们,无论人生如何多变,我们都应珍惜眼前,珍惜每一份美好,因为时光流转,终究不复重来。

关于诗人:

Li Yu

李煜(937 - 978)​,南唐皇帝,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李煜的词特别是后期的词作,主要是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了亡国的愁恨,生命不能自我主宰的悲哀,命运的虚无幻灭和人生的悲哀绝望。

Total
0
Shares
Prev
「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李煜
po zhen zi · si shi nian lai jia guo

「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李煜

「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Next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yu mei ren · chun hua qiu yue he shi le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