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xian yang cheng xi lou wan tiao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49年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许浑登临咸阳城西古楼,纵目远眺,触景生情,挥笔写下此篇。面对眼前荒凉景象和历史沉沉,诗人心中激荡着万里乡愁和感时伤世之思,全诗景中藏情,情中寓史,沉郁顿挫,千古传诵。

第一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登上高楼,愁绪万里,眼前蒹葭杨柳,仿佛江南水洲。
诗人登临高楼,望见远处蒹葭与杨柳交错成荫,如梦似幻地让人想起江南水乡的景致,引发了他深沉的乡思。一个“愁”字统摄全篇,开篇即定下感伤基调。

第二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边的云雾刚刚升起,夕阳已沉入阁后,风满楼中,山雨将至。
此联描写傍晚时分景色变幻的紧张氛围,风起云涌,日落雨临,不仅绘出自然动态美,更寓含时局不稳、风雨欲来的深层象征。是全诗核心之笔,意象丰富,传诵千古。

第三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黄昏时鸟儿飞落荒草遍地的秦苑,秋蝉在枯黄的宫叶间鸣叫。
眼前荒草连天,枯叶飘落,诗人将现实景象与秦汉宫苑虚实交织,传达了世事兴衰、帝国沧桑的深沉感喟。历史的幻影与眼前的荒凉交织,情绪从“万里愁”转向“千古恨”。

第四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过客啊,不必追问往昔之事,我从东而来,只见渭水依旧东流。
全诗在劝慰语中戛然而止,语重心长。渭水东流无语,却隐含故国之殇与人生无常。诗人以“莫问”藏悲,以“渭水”寄愁,达成一种极其高远而深婉的情感收束。

整体赏析:

全诗以“晚眺”为主线,由远及近、由景入情。诗人以咸阳城楼为立足点,放眼西北荒凉之境,展现秋日沉沉暮色中的自然景象,交织着历史的幻灭与个人的愁绪。由“万里愁”起笔,层层递进,继而抒写风雨将至的紧张氛围,再由古今对比展现宫苑残破、王朝更替,最终以渭水东流收束,空灵寥落,情深意远。每联皆精雕细刻,兼具写实与写意,既有画意之美,更饱含家国之忧。

写作特点:

此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景情交融、虚实结合、层层递进。写景方面,动静结合,如“溪云初起”“山雨欲来”等动感描写,与“鸟下绿芜”“蝉鸣黄叶”等静态场景交织,形成强烈的视觉与情绪反差;情感上,则从登楼生愁起笔,到对历史的吊古幽思,最后归于“莫问”的哲思收束,回环往复而意蕴悠远。语言凝练,意象深远,用典不露痕迹,章法紧密自然,成就极高。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登楼远眺、感怀古今的名篇,更是许浑借古讽今、以景喻政的诗意表达。它启示我们:面对盛衰无常、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深思历史、关照现实,方能不被眼前迷雾所惑。在瞬息万变的人世中,咸阳旧地,渭水东流,既是时光的流转,也是历史教训的见证。诗中蕴含的苍凉之美与历史意识,历久弥新,常读常新。

关于诗人:

Xu Hun

许浑(约791 - 858),唐代诗人,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等。

Total
0
Shares
Prev
「秋兴八首 · 其一」杜甫
qiu xing ba shou i

「秋兴八首 · 其一」杜甫

「秋兴八首 · 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

Next
「前出塞九首 · 其六」杜甫
qian chu sai jiu shou vi

「前出塞九首 · 其六」杜甫

「前出塞九首 · 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