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春夕酒醒」
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赏析: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可确考,大致作于陆龟蒙与皮日休唱和酬答频繁的时期。二人情谊深厚,皆是晚唐著名的“江湖诗人”,常常相邀痛饮,以诗寄怀。皮日休先作《春夕酒醒》,陆龟蒙随即以此诗和答,展现了他们志趣相投、互相激励的文友情谊。
当时正值唐末政治腐败、战乱频仍,士人多怀报国之志却不得施展。陆龟蒙与皮日休皆以纵酒、吟诗、交游来排遣胸中块垒。此诗虽写醉酒闲情,但背后亦隐含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复杂情绪。
第一联:“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这些年来无所事事,只是流连江湖,常常醉倒在黄公酒垆之旁。
首句点出诗人的漂泊生涯与闲散状态,“无事傍江湖”带有自嘲意味,透露出仕途不得志后的隐退与放达。次句“黄公酒垆”用典出自《世说新语》,意指旧日酒肆,暗寓诗人自甘放浪、效阮籍嵇康纵酒避世之风。
第二联:“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酒醒后不知月亮早已升起,只见满身花影斑驳,还需他人搀扶。
这里由醉转醒,写得清新传神。“不知”二字表现醉意犹存,流露出悠然洒脱的情态;“满身花影”则是全诗神来之笔,月下花影映照醉人衣衫,构成一幅春夜诗画。最后“倩人扶”既写出醉态,又增添几分稚拙可爱。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春夜醉酒之乐,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陆龟蒙与皮日休同样以放旷自居,他们醉中寄怀,不仅是消遣,更是对尘世不满的回应。诗前两句写江湖漂泊与纵酒,表现出诗人潇洒外表下的愤懑与无奈;后二句写酒醒后的月色与花影,营造出恬淡幽美的意境,展现出闲适高远的韵致。
全诗兼具豪放与闲逸,既有魏晋名士式的放达风神,又有江南山水诗般的清丽格调,体现了陆龟蒙独特的艺术风貌。
写作特点:
- 用典自然,寄意深远
“黄公酒垆”化用典故而不板滞,既表现诗人效法魏晋名士的风度,又含有自嘲与自解,增强了诗意的厚度。 - 动静结合,景情交融
前两句偏于叙事,写醉倒酒垆;后二句则转入写景,月光、花影与醉人相映成趣,动静相生,情景交织。 - 语言清新,富有画意
全诗用语自然,不加雕饰,尤其“满身花影”一句,极具画面感,把春夜美景与醉态融合,形成别致的意境。 - 闲适中含隐忧
虽写醉酒闲情,但“无事傍江湖”的背后,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闲适的表象下,实则透出士人心中的忧愤。
启示:
这首作品不仅仅是一次文人醉后的自娱,更是一种人生写照。它启示我们,纵酒吟诗虽能排遣片刻的愁绪,但诗人笔下流露的,仍是深藏的失意与无奈。正如月下花影之美,虽可点缀生活,却无法掩盖历史的沉重与人生的苦闷。陆龟蒙通过此诗告诉我们:真正的闲适,并非无忧,而是一种在风雨飘摇中强作的旷达,是在失落中寻找的诗意寄托。
关于诗人:
陆龟蒙(?- 约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唐文学家、农学家。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与皮日休并称“皮陆”。其诗多讽喻现实,《新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揭露赋税苛酷;《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托物寄兴。散文《耒耜经》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野庙碑》则辛辣讽刺时政。诗风清峭疏淡,被列入《唐才子传》,鲁迅称其小品文“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