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 东风杨柳欲青青」晏殊

su zhong qing · dong feng yang liu yu qing qing

「诉衷情 · 东风杨柳欲青青」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晏殊

赏析:

这首词作于北宋初年,当时晏殊已是朝廷重臣,兼具文学才情与政治地位。作为“北宋词坛领袖”,他擅长描写婉约细腻的情感,尤其钟情于春景、闺思、青春易逝等题材。《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作品。词中虽无明确时地标注,但其意象如东风、杨柳、莺啼、宿妆,皆指向暮春时节,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春日晨间的幽怨与闲愁。词人借她的梦中惊扰、淡妆慵起,抒写感春之情与内心缠绵之思,既表现出对芳华易逝的感慨,也透露出宋人含蓄深婉的审美趣味。

第一段:“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东风吹拂,杨柳将青,烟霭轻淡,春雨初霁。那香阁中的女子正酣睡不醒,却被莺啼扰乱了幽梦。
起句绘出明媚的早春图景,东风轻拂、杨柳含翠、烟雨初晴,富有画意。但女子却对这春光视若无睹,“浓睡”而“恼”,透露出闺中幽怨。莺声原是春意盎然之象,却成为梦中惊扰的扰人之音,情绪转折突兀而委婉,情与景的张力顿生。

第二段:“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女子柳眉纤细,腰肢轻盈,隔夜残妆未整,愈显慵懒。整整一春的芳草春色、三月的柔风和柳丝,都勾起了人的情思牵念。
这一段由写景转入写人,以柳喻人,将“眉叶”、“舞腰”与杨柳轻盈姿态相映成趣,既是咏物,也是写人。宿妆未整,更显情绪低迷。末三句点明主题,春意、和风、柳丝,皆寄托着女子幽思,情感从不着痕迹的春景中自然流露。

整体赏析:

这首词上片借景衬情,设色轻灵而情致宛转;下片由景及人,人物描写灵动含蓄。全词写浓春佳景而不言欢,反写女子因春而感,见柳而怨,听莺而恼。女子形象温婉沉静,不言离情却处处含愁,极富宋词之“婉约”特色。词人以柳丝的缠绵牵系人情,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思巧妙融合,宛如烟水含情,柔韵悠长,既传达出春日幽怨,也展现了深沉的心理描绘功力。

写作特点:

  1.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全词以东风、杨柳、烟雨、莺声为主景,情感则在景物中婉转流露,不露痕迹,极见婉约词派之长。
  2. 咏物与写人交融:眉叶舞腰暗合柳枝之姿,词中以物写人、物我交融,使意象更加灵动。
  3. 语言含蓄雅致:语句精炼,色彩明丽,意境轻柔,尤其“宿妆成”“牵系人情”之语,既写实又深含情意。
  4. 化用典雅而不露痕迹:词中吸纳《春怨》《闺怨》诗意,巧妙化用而“有神无迹”,深得化典之妙。

启示:

这首词展现出北宋词人善于通过细腻景物描写营造情感氛围的艺术特色,尤其体现出晏殊以婉约之笔描写女性幽怨的独到之处。它告诉我们:真正动人的抒情,不在直白,而在含蓄;情与景、人与物的和谐统一,是古典美学的精髓所在。这种“含而不露”的情感表达方式,启发后人用更细腻、柔婉的方式去体察内心世界与自然万象之间的深刻联系。

关于诗人:

Yan Shu

晏殊(991 - 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婉约词派开山宗师。十四岁以神童入仕,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雍容典雅,于富贵气象中暗蕴人生哲思,《珠玉词》存作140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将无常之感融入自然意象;《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更被王国维列为人生三境之一。诗亦工丽,《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展露 闲雅情致。提拔范仲淹、欧阳修等,开创北宋 “江西词派” 先声,王灼评其“ 温润秀洁,五代之气尽矣 ”,奠定宋词雅化基础。

Total
0
Shares
Prev
「更漏子 · 雪藏梅」晏殊
geng lou zi · xue cang mei

「更漏子 · 雪藏梅」晏殊

「更漏子 · 雪藏梅」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晏殊 赏析:

Next
「风筝」司空曙
feng zheng · si kong shu

「风筝」司空曙

「风筝」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司空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