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李煜

zi ye ge · ren sheng chou hen he neng mian

「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在亡国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以及对自身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唯有梦境才能暂时慰藉他的悲痛,而醒来后更添凄楚。这首词以“梦”为中心,展现了他深沉的国破家亡之恨与人生如梦的感慨。

第一段:“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人生在世,怎能免去愁恨?唯有我独自销魂,悲情无尽。梦中重回故国,一觉醒来,泪水滑落。
开篇直抒胸臆,亡国之痛、愁恨之深,尽在字里行间。前两句表面看似慨叹人生常有愁恨,实则是亡国之君的深切自伤——不仅悼念故国,也在悔恨自身的无力回天。梦中重归故国,是他唯一的慰藉,而梦醒之后,只剩无尽的悲凉。“觉来双泪垂”将他的绝望具象化,使全词情感更为深刻。

第二段:“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登高远望,可如今有谁相伴?仍清楚记得那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曾在高楼远眺。往事皆已成空,如梦境般虚幻飘渺。
下半段由梦醒后的悲痛转入现实的孤独。登高远眺,本是寄托哀思之举,可如今故国已逝,无人相伴,愈显寂寞。回忆昔日秋日登高望远的情景,仿佛昨日可触,可一切终究成空。结句“还如一梦中”呼应前文的梦境,现实与梦幻交错,点明主题——故国如梦,人生如梦,万般愁恨皆成空。

整体赏析:

这首词写尽了李煜亡国后的悲哀,处处流露出无奈与怅惘。梦境是他唯一能回到故国的方式,可梦终究是虚幻,醒来后只剩更深的痛楚。词中情感层层递进,从现实的愁恨到梦中的欢喜,再到梦醒后的绝望和现实的凄凉,构建了一种极强的对比。这种今昔反差,使全词更加沉痛而深刻。

写作特点:

  1. 以梦为线索,虚实结合:词人用梦境寄托乡愁,以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凸显内心的痛苦。
  2. 语言质朴,情感深切:全词直白易懂,但每一句都饱含深情,没有过多雕琢,却更显真挚。
  3. 结构紧密,层层递进:从愁恨人生,到梦回故国,再到梦醒后的悲痛,层层深入,使得全词情感更加浓烈。
  4. 以设问增强感染力:“高楼谁与上?”的设问句不仅增强了表达效果,也更加凸显了词人的孤独。

启示:

这首词表达了国破家亡的痛楚,也折射出人生如梦的悲凉。李煜的境遇令人唏嘘,他曾经是君王,却在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荣华富贵化作泡影。他的词作成为千古绝唱,不仅是对故国的思念,更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人生得意时,应珍惜当下;失意时,也应看淡得失,因为过往的一切终究会化作梦幻,唯有珍惜眼前,方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沉浮。

关于诗人:

Li Yu

李煜(937 - 978)​,南唐皇帝,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李煜的词特别是后期的词作,主要是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了亡国的愁恨,生命不能自我主宰的悲哀,命运的虚无幻灭和人生的悲哀绝望。

Total
0
Shares
Prev
「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李煜
lang tao sha · lian wai yu chan chan

「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李煜

「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Next
「山园小梅二首 · 其一」林逋
shan yuan xiao mei er shou i

「山园小梅二首 · 其一」林逋

「山园小梅二首 · 其一」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押,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