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释义: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面上描述重阳节登高饮酒的情景,实际上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关切之情。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背景下战乱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上联:“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想要按照重阳节的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人像昔日那样送酒助兴。)
诗人借“登高”二字点题,同时以“强”字突出战乱中的凄凉景况。后句用缺少送酒之人反衬节日的孤寂与落寞。
下联:“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怜惜远在长安的故园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着。)
诗人以“遥”字渲染距离的遥远和思乡之切,借故园菊花寄托对故土的思念,更以“战场”二字点出乱世背景,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写作特点
- 情景交融,借物言情:
通过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切入,借故园菊花表达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情景交融,含蓄而深刻。 - 巧妙转折,余韵悠长:
从“无人送酒”的个人哀愁到“菊傍战场”的家国之思,情感由私转公,境界开阔。结句平实朴素却耐人回味,深化了主题。 - 节日特色与现实关怀结合:
以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传统为背景,结合战乱的社会现实,使诗的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
整体赏析
这首五绝以重阳节的登高饮酒为背景,以“无人送酒”的孤寂起笔,再通过对故园菊花的遥想,巧妙转向对战乱现实的关注。诗中既有浓厚的乡愁,又饱含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与对和平的渴望。结句“应傍战场开”极具画面感,既刻画了战乱的惨烈,也寄托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体现了岑参心怀天下的忧患意识。
启示
岑参通过这首诗揭示了战乱带来的离乱之痛,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对国家安定的渴望。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对于我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怀人民生活,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于诗人: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漫游京洛河朔。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与高适一起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