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苏轼

shui diao ge tou · ming yue ji shi you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放,任密州知州。此时他远离故乡,与弟弟苏辙天各一方,心中充满离愁别绪。这夜他独自赏月饮酒,感怀于月圆人不圆的无奈,情动于月色所引发的哲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水调歌头》。词中既有天上人间的奇想飞扬,也有兄弟离别的深切思念,更有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代表。

第一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从何时开始升起?我举杯邀月,遥问苍茫青天。不知道在那高远的天上宫阙中,今晚又是哪一年。
诗人以疑问开篇,举酒向天,以醉中幻想叩问宇宙,渲染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意境。开头即展现了他超脱现实的精神追求,情感从一己所感扩展到宇宙永恒。

第二段:“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多想乘风飞回天上,却又担心那晶莹如玉的宫殿太高太冷,难以久居。
这里写出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又因理想的疏离与寒冷而迟疑退缩,体现出他心中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摇摆与辩证。

第三段:“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身在月光下舞动,与自己清朗的影子共嬉,这种情景岂不是人间更好?
诗人最终选择在人间留恋,回归现实生活,表达了他对人世温情的珍视。这一句是前段矛盾心理的自然归结,折射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四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光穿过朱红楼阁,斜照在雕花的窗棂上,照见我辗转无眠。明月你应无怨无恨,怎会总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最圆满?
诗人将无眠之夜与满月的冷辉相衬,借月之无情反衬人间的离愁。质问明月,实则是对离别无奈的情感宣泄,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

第五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圆缺阴晴,这是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的事情。
这一转折带来哲理的提升。诗人从情感的低谷中抽身而出,用普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人生的不圆满,显现出超脱旷达的情怀。

第六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愿天下亲人都能平安长久,哪怕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一轮明月。
结尾温柔而坚定,诗人寄望于明月,使远方的亲人彼此心意相通,将诗意升华为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

整体赏析:

整首词由幻想而入,归于现实,由离情写起,落于哲理。上片以幻想切入,把天上人间、仙界凡尘之间的心理冲突表达得灵动而深刻。下片写离别之苦,引发人生感慨,终以达观态度结尾。词人将对弟弟苏辙的深情思念融入对月的吟咏之中,情真意切,格调高远,既写出了浓烈的个人情感,又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体验。

此词兼具浪漫与现实,虚实结合,意象丰富。苏轼以“月”为贯穿全篇的核心意象,虚写月宫之高远,实写人间之情暖,最终回到“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现实祈愿,寓希望于哀愁之中,含哲思于感怀之内,情感真挚而思想深邃。

写作特点:

  1. 浪漫与哲思交融:上片天马行空,下片脚踏实地,天上人间的往复间凸显诗人超然与深情的融合。
  2. 形象鲜明,意境空灵:“乘风归去”“弄清影”“转朱阁”等意象使词境既瑰丽又真实,富有动感。
  3. 语言含蓄而深婉:如“何事长向别时圆”“古难全”,情感委婉却有穿透力。
  4. 情感波澜起伏,转折自然:由幻想到醒悟,由哀思至豁达,情感推进自然而又深远。
  5. 结尾提炼主题,升华情感: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情动人,传递人类永恒的情感理想。

启示:

这首词启示我们,人生难以十全十美,既有悲欢离合,也有阴晴圆缺,但在面对人生的不圆满时,应以豁达包容之心,珍惜眼前的温情。苏轼以月寄情,虽人隔千里,仍寄希望于同月共赏,这种超越空间的精神联结,是对亲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面对生活的离散与遗憾,我们亦应如苏轼那般,心怀希望,情意长存,以一颗旷达的心照亮人生之路。

关于诗人:

Su Shi

苏轼(1036 -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他于诗、文、词、赋都有极高的造诣,而在词史上的独特作用与地位,尤为引人瞩目。在北宋中期的词坛上,无论在当时的社会影响,还是词题革新的贡献,苏轼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Total
0
Shares
Prev
「纵笔」苏轼
zong bi

「纵笔」苏轼

「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苏轼 赏析:

Next
「临江仙 · 夜归临皋」苏轼
lin jiang xian · ye gui lin gao

「临江仙 · 夜归临皋」苏轼

「临江仙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