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 · 其六」杜甫

qian chu sai jiu shou vi

「前出塞九首 ·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

赏析:

《前出塞》九首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借以抨击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此诗是九首中的第六首,以讽刺性议论见长,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及其对边疆战争的理性看法,成为唐代乐府诗中的经典之作。

第一联: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要拉最坚韧的弓,用箭要用最长的箭。)
诗人用军中作战的常识性语句揭示战争中武器与装备的重要性。“强”与“长”的选择暗示了战争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强大的装备支撑。这两句语言简练而有力,具有歌诀般的节奏感,展现了对战斗条件的基本要求。

第二联: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射杀敌人时应先射马,擒捉敌人时应先抓住首领。)
这两句脱胎于军中谚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战术原则。通过“先射马”和“先擒王”的动作步骤,强调战略眼光和精准打击的重要性,同时蕴含以智取胜、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的哲理。此联极具逻辑性与操作指导意义,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军事战术的深刻理解。

第三联: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杀戮应有节制,各国之间自有明确的边界。)
诗人以深刻的议论指出战争的界限与目的。他批判盲目的扩张和过度杀戮,提出各国应尊重边界的理念。此句不仅阐述了战争伦理,也传递了对和平与秩序的向往。

第四联: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如果能够遏制敌人的侵略,又何必以大量杀伤为目的呢?)
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诗人的核心主张:战争的意义在于制止侵略、守护和平,而不是通过无休止的杀戮彰显武力。这一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战争观念,体现了诗人崇尚和平的深远思考与仁爱精神。

写作特点:

  1. 谚语化语言:诗的前半部分引用军中谚语,简练明了而富有哲理,易于传播。
  2. 议论抒怀: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富含哲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 结构对比:前四句讲述战术与技巧,后四句升华至战争的伦理与目的,形成强烈对比。

整体赏析:

此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原则与目的。从强调强兵和战术的细节,到论述战争的最终目标,诗人展现出他超越时代的智慧与胸襟。杜甫不盲目美化战争,而是以哲学家般的视角批判战争中的非理性行为,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诗的节奏感与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传世名篇。

启示:

诗中传递的理念在现代仍然适用:在面对纷争时,应以智慧与策略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与破坏。战争的真正目的应是捍卫和平、保护家园,而非为了炫耀武力或扩张野心。这种崇尚和平的思想具有普世意义,值得世人深思与铭记。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xian yang cheng xi lou wan tiao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 释义:

Next
「更漏子 · 柳丝长」温庭筠
geng lou zi · liu si chang

「更漏子 · 柳丝长」温庭筠

「更漏子 · 柳丝长」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遥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鹤鸽。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