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白居易

mai hua bai ju yi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赏析:

《买花》是白居易组诗《秦中吟》的第十首,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这组诗集中反映了白居易在长安目睹社会不公的深刻感受,通过直抒胸臆的写法揭露社会矛盾。《买花》具体描写了京城富贵阶层买花的奢靡景象与普通百姓艰难生活的对比,展现了唐代贫富差距的尖锐现实。

第一联: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京城春光将尽,大街上车马喧闹,来往不绝。)
以“帝城”点明地点,“春欲暮”暗示时节,同时隐喻社会的衰败。“喧喧车马度”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展现了买花热潮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铺垫。

第二联: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人们纷纷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地前往买花。)
这一联写出了买花的热闹场面,反映出富贵人家将牡丹视为时尚追逐的对象,揭示了其物质化的精神状态。

第三联: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牡丹的价格高低不定,全看花的数量来衡量。)
通过描写价格的不合理性,反映出当时市场对奢侈品的追捧,暗藏对富人挥霍无度的讽刺。

第四联: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一丛艳丽的百朵红牡丹,价值五束白绢。)
“灼灼”和“戋戋”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花的艳丽和价格的高昂,“五束素”进一步直观化了奢靡的代价。

第五联: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花被安置在张起的帷幕下,周围用篱笆精心保护。)
写富贵人家对花的珍视程度,流露出对其矫揉造作的讽刺。

第六联: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花根被用水浇灌,再以泥土封护,移植后依旧娇艳如初。)
这一联细致描写买花后的繁复过程,表现富人对奢侈品的专注和痴迷。

第七联: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以买花为风俗,人人沉迷其中而不自知。)
揭示全社会盲目追求浮华之风,批评这种普遍存在的奢侈习惯。

第八联: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一位田舍老人偶然经过买花的地方。)
以田舍翁为对比,象征普通百姓与奢靡富人间的强烈反差。

第九联: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老人低下头,独自叹息,但没有人理解他的叹息。)
这一联通过老人的孤独和无奈,点出社会对底层百姓疾苦的漠视。

第十联: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丛深色的牡丹花,需要十户中等百姓缴纳的赋税。)
以强烈的对比,揭示富人挥霍的代价由普通百姓承担,传达出深刻的社会批判。

写作特点:

  1. 层次分明: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十四句描写富人买花的盛况,后六句聚焦田舍翁,形成对比。
  2. 对比手法:通过田舍翁的叹息与富人买花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不公。
  3. 细节描写:以细致的笔触刻画买花、移花的过程,使富人的奢靡形象跃然纸上。
  4. 警句点题:最后一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以尖锐的语言揭示主题,具有震撼力。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买花场景的描写,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富人们为追求牡丹的美艳不惜挥霍巨资,而田舍翁则只能无奈叹息。一丛牡丹竟相当于十户人家的赋税,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富人生活的挥霍之间的尖锐对立。白居易通过诗中田舍翁的形象,将社会矛盾具象化,让人深思。全诗层次分明,语言通俗,却充满讽刺意味,是白居易讽喻诗的典型之作。

启示:

这首诗提醒我们,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还会导致劳动人民生活的严重困窘。诗人以田舍翁的叹息道出底层百姓的无声抗议,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揭露,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任何一种浮华和奢靡背后,往往都有沉重的代价和被压抑的声音。

关于诗人:

Bai Ju-yi

白居易(772 - 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人称白傅。原籍太原,后徙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其诗有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等类,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轻肥」白居易
qing fei bai ju yi

「轻肥」白居易

「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

Next
「秦王饮酒」李贺
qin wang yin jiu

「秦王饮酒」李贺

「秦王饮酒」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