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贫富悬殊、官僚腐败之时。诗人目睹江上繁华景象,看到人们尽享美味佳肴,却无人关注捕鱼者的辛劳,于是写下此诗,以渔人的艰辛反衬世人的享乐,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讽刺那些只知享乐而不体察民苦的人。
第一联:“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顾着享受鲜美的鲈鱼。
首联描写江上行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他们的关注点并非江上的风光或渔民的辛劳,而只是那盘中味美的鲈鱼。“但爱”二字突出了这些人只贪图口腹之欲,却对渔民的艰辛漠不关心,隐含着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第二联:“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请你看看那渔船如同一片树叶,在汹涌的风浪里时隐时现。
这一联将人们的视线从岸上的喧嚣转向江上的渔民。诗人以“一叶舟”生动描绘出渔船在波涛中颠簸不定的危险状况,象征着渔民在风浪中的艰辛和渺小。通过“出没”二字,展现了渔船随波起伏的惊险场面,进一步突出了捕鱼的不易。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重享受、轻劳作的不公现象。诗人以“江上往来人”对比“一叶舟”,表现岸上行人只顾贪图口福,渔夫却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捞的对照,既突出了捕鱼之艰辛,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诗虽短,却寓意深刻。诗人没有直接指责世人,而是通过对江上人和渔民的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冷漠与不公的批判,借此引发读者的深思。
写作特点:
- 对比鲜明,突出主题:诗人巧妙地以“江上往来人”与“一叶舟”形成强烈对比,以享乐者的轻松与渔民的艰辛形成反差,突显主题。
- 用词凝练,寓意深刻:诗歌语言简洁,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尤其是“但爱”“出没”两词,精准地展现了岸上人们的漠然与渔人的艰难。
- 以景寓情,含蓄讽喻:诗人没有直言批判,而是通过描述渔民的困境和享乐者的无知,委婉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愤懑。
启示: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劳动人民在社会中被忽视的辛酸现实,更引发了关于公平与良知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鲈鱼美”象征着人们享受的成果,而“一叶舟”则象征着在背后辛苦付出的人们。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告诉我们,美味佳肴、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享受,皆来源于劳动者的汗水与付出。
这首诗警醒我们,在享受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时,不应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或许身处艰难险境,或许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正是他们的努力支撑起了社会的运转。
此外,这首诗也批判了社会上存在的功劳被掩盖、劳动价值被忽视的现象。渔夫冒着风浪搏斗,才换来人们餐桌上的美味,然而众人只关注鱼的鲜美,却无视渔夫的辛劳。这样的情境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平凡的劳动者,比如农民、环卫工人、外卖员等,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却常常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诗人以“一叶舟”展现渔夫在波涛中挣扎的场景,不仅呼唤人们关注劳动者的困境,更提醒我们:每一份收获都来之不易,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珍惜。我们应当怀有感恩之心,理解并尊重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人,珍惜劳动成果,崇尚勤劳和奉献的精神。
关于诗人: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