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杨万里

xiao chi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赏析:

这首名诗作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地点在江西吉水县杨万里故居“父子侯第”前的大水塘。杨万里当时在家居住,专注于创作,正值初夏时节,荷花初生,蜻蜓点水。诗人面对小池景色,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与独特的想象力,将眼前极为寻常的景物赋予灵动的情趣。全诗不仅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欣赏,也体现出杨万里“诚斋体”特有的写景风格:细微处见真趣,以小景寄大意。小小一方池塘,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审美追求。

第一联:“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静静流淌,似乎舍不得放出太多清泉;树荫映照在水面,仿佛也怜惜这晴日的柔和景色。
这一联紧扣题目,先写泉水与树影。诗人以“惜”与“爱”拟人,使本来无情的泉眼与树荫有了性灵。泉水似乎小心翼翼、珍惜流出的点滴,树影也仿佛温柔地呵护着池水。画面清幽,生趣盎然。

第二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刚刚冒出尖尖的嫩角,却已吸引蜻蜓来停留。
诗人把视角转向小荷与蜻蜓,刻画出夏日勃勃的生机。小荷与蜻蜓,一“才露”,一“早有”,在时间上形成对比,传达出自然生命之间的呼应与灵动。画面新鲜而富有童趣,令人会心一笑。

整体赏析:

这首作品虽然篇幅短小,却极富诗情画意。诗人用拟人化的语言,使泉眼和树荫仿佛也有情感,将原本静止的景物写得饶有生趣;同时,又用“小荷才露”“蜻蜓立上”这一细节,点明夏日景象的鲜活与灵动。整首诗境界小巧却层次分明:泉眼——水面——小荷——蜻蜓,由远及近,由静而动,展现出景物间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是自然景致的真实再现,更是诗人对生命活力的热情讴歌。

写作特点:

  • 拟人手法巧妙:以“惜”“爱”赋予泉眼与树荫以人性,使景物有情。
  • 构图层次清晰:从泉水到树荫,从小荷到蜻蜓,视角推进自然,画面完整。
  • 细节捕捉生动:小荷尖角与蜻蜓的相遇,既写实又富于童趣。
  • 语言浅显自然:用语清新通俗,没有雕饰,却自有隽永之美。
  • 小中见大:通过一方小池,展现生命的灵动和自然的深情,体现杨万里诗风的独特魅力。

启示:

生活中最寻常的景物,往往蕴含着最动人的美。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就能发现自然的生机与诗意。诗人善于从细微处捕捉瞬间之美,将之转化为永恒的诗意图景,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点滴风光,感悟生命的律动,并在平凡中发现不凡。杨万里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以日常景物入诗,力求真切自然。这首诗正是“诚斋体”的典范之作,它淡雅中有机趣,浅显中见深意,既能打动孩童,也能引发成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思。

关于诗人:

Yang Wanli

杨万里(1127 - 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宝谟阁直学士。他突破江西诗派的束缚,开创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主张师法自然,语言通俗明快而富含理趣。《诚斋集》存诗四千二百余首,《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捕捉细微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泼洒浓烈色彩。其诗善从日常生活提炼诗意,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山行感悟人生哲理。陆游盛赞“四百年来无此作”,严羽称“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其诗风对后世性灵派产生深远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宿新市徐公店 · 其二」杨万里
su xin shi xu gong dian ii

「宿新市徐公店 · 其二」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 其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