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三首 · 其一」柳宗元

tian jia san shou i

「田家三首 · 其一」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柳宗元

赏析:

这组诗大约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或柳州期间。彼时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边远小吏,远离朝政中心,深入南方社会底层。他在贬谪生活中常常接触农民、劳工与底层百姓,得以目睹真实而残酷的民间生活状态。《田家三首》便是诗人对乡村农民现实生存状态的深入体察后创作而成。本篇其一主要描绘农人一天劳作的完整过程,从天未亮出门、日落方归,到劳而无获、收成尽输,最终揭示出农民世世代代被压榨剥夺的悲惨命运。

第一联:“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清晨草草吃了点东西,便赶着牛去东边的田地劳作。
“蓐食”写早饭匆匆,几近未餐而起;“徇所务”是对务农生活的概括,展现劳作的紧张节奏。

第二联:“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鸡叫未尽,村巷已白,天黑之后才从田间归来。
这一联以时间起讫写出整日劳作之长,“夜色归”尤显疲惫,反映出农民工作的强度和持续性。

第三联:“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翻地声札札作响,空中盘旋着乌鸢等着觅食。
“札札”是耒耜翻土之声,生动可感;“乌鸢飞飞”不仅写实,也象征灾厄、窥伺与不安。

第四联:“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劳作,只为勉强支撑一家人过完一年。
此联转入概括与评价,揭示农民竭力辛劳,却仅维持最低生存状态的无奈命运。

第五联:“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一年的收成全被官府征走,用于交租服役,只得空身睡去。
“尽输”二字写出被掠夺殆尽的现实,“空自眠”暗含饥饿、贫困与不安。

第六联:“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但这种命运还要一代代地重复下去。
诗以沉痛笔调收束,指出农民命运的代际循环,无出路、无更改,深藏诗人对社会制度的批判与对人民的同情。

全诗通过一天的劳作流程层层铺写,从清晨劳作到夜归无眠,从辛勤耕耘到收获尽输,最后以代际命运收束,揭示出一个深陷剥削、永无喘息的社会群体的悲剧性生存状态。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农民一天劳作的轨迹为主线,由“蓐食”起笔,到“夜色归”结束,从黎明到黑夜,时间上的推进自然流畅。其间穿插细节描写,如“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充满实感与画面性,也增强了悲苦氛围的渲染。后半部分由写实转入抒情与评述,层层递进,直至末尾“世世还复然”,给人一种沉重的循环感与无望感。

诗人站在百姓立场,冷静地展现现实,既不故作悲哀,也无直白控诉,而是用真实生活细节唤起读者的共鸣。整首诗没有高调批判的激烈语气,却字字沉痛,声声有力,体现了柳宗元作为封建社会中觉醒知识分子的悲悯眼光与社会责任。

写作特点:

  • 生活化叙述,贴近现实
    诗句通俗易懂,几近口语化,用农人日常细节来反映制度性压迫,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与感染力。
  • 节奏自然,结构清晰
    以时间为顺序推进叙述,从“徇务”到“就眠”,清晰勾画出农民劳动生活的完整过程。
  • 象征与写实结合
    “乌鸢飞飞”既是写实之景,也含灾祸象征之意,使诗意多层次、富含深意。
  • 代际视角深化主题
    结尾“子孙”二字将农民苦难延伸至未来,形成历史命运的沉重感,凸显诗的深远关怀。

启示: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古代农民“劳而不获”的悲惨命运,也反映了社会制度的不公与压迫性。它启示我们:文学不只是描写美丽风景和个人情感,更应当成为关照现实、揭示苦难、传达正义的声音。柳宗元通过这些沉静质朴的诗句,为被忽视的群体发声,让“田家”的疾苦得以被记录、被理解、被反思。今天重读此诗,我们仍应从中感受到社会良知与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

关于诗人:

liu zong yuan

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柳州。其文峭拔峻洁,《永州八记》确立山水游记范式;寓言《三戒》《捕蛇者说》揭露时弊;诗歌清峻孤峭,《江雪》"孤舟蓑笠翁"写遗世独立。与韩愈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在贬谪中深化文学创作,刘禹锡编其遗作为《柳河东集》,后世誉其"文如其人,峻洁精微"。

Total
0
Shares
Prev
「夏昼偶作」柳宗元
xia zhou ou zuo

「夏昼偶作」柳宗元

「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柳宗元 赏析:

Next
「田家三首 · 其二」柳宗元
tian jia san shou ii

「田家三首 · 其二」柳宗元

「田家三首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