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赏析:
这首诗是岑参为送朋友李副使远赴西域而作的送别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豪迈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激励与祝福。
第一联:“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火山六月应更为炎热,而赤亭道口行人稀少。)
这两句通过描绘火山酷热的天气和赤亭道路的荒凉,设置了送别的背景,突显了李副使即将踏上艰辛旅程的气概。赤亭与火山的环境暗示着李副使将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敢前行的决心。
第二联:“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我知道你常年穿越祁连山城,怎会因见到轮台的月亮而生乡愁呢?)
这两句赞扬了李副使历经沙场、边疆岁月的坚韧与勇敢,强调他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环境,不会因一时的景象而动摇情感。反问的方式传递了李副使对艰苦生活的从容态度,突显出他对使命的坚定与执着。
第三联:“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不妨卸下鞍鞯,暂入酒家小憩,送你千里西行,去征战胡人。)
这两句表面上是劝李副使稍作休息,但实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使命的认同与祝福。通过酒家的场景,诗人不仅缓解了离别的伤感,还通过对西行打击胡人的任务的描述,提升了诗歌的豪迈气氛,暗示着李副使将肩负的重要责任。
第四联:“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只有通过马背上的征战才能获得,你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这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李副使的激励与期望,强调英雄的成就来自于沙场的拼搏。诗人通过这种豪言壮语,不仅鼓励李副使追求功名,也隐含着诗人自身的理想与抱负,展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勇敢担当的精神风貌。
写作特点
- 豪迈激昂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豪迈的语言和气势,鼓励朋友李副使前往西域,强调英雄主义与使命感。这首诗并未写离别的伤感,而是通过赞美与激励,展现了李副使的英勇与伟大。 - 运用反问与转折,增强气氛
通过反问句“岂能愁见轮台月”,诗人展现了李副使胸怀壮志、无所畏惧的豪情。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赞美,也增加了诗歌的气势,强化了英雄主义的主题。 - 口语化与情感的自然流露
诗中语言口语化,十分自然和亲切,给人一种与朋友之间畅谈的感觉。诗人直接劝李副使暂时驻足,饮酒作别,而非写依依惜别的伤感,使得整首诗更显豪放与洒脱。 - 细节刻画与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火山六月”“赤亭道口”等地理背景细节,勾画出艰难的旅途背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为后文的豪情激励奠定了基础。这种景物描写不仅让诗意更为生动,也强化了情感的传达。 - 英雄主义与理想的升华
末句“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表达了对李副使的鼓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充满了激昂的气息。这一语气坚决的语句,强调了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英勇精神,展现出诗人深藏的壮志与理想。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岑参深厚的友情与激励之情,通过生动的描写与豪迈的语言,鼓舞了李副使奋勇前行,勇担使命。诗人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英雄主义的赞扬,打破了传统送别诗的伤感氛围,创造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氛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和对英雄主义的歌颂,诗歌展现了壮丽的场面与诗人的豪情,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英雄气概和使命感的崇敬与向往。
关于诗人:
岑参(715 - 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漫游京洛河朔。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与高适一起是盛唐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