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701 - 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他的山水田园诗,兴象超远、意趣幽玄,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色韵清绝,广受后世读者喜爱。但王维其人,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
王维少年时聪颖过人,兼善写诗与绘画,博学多才,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长安、洛阳谋求进取,先后受到岐王、玉真公主等王公贵族的青睐。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被任命为太乐丞。状元及第、诗才璀璨的王维初入政坛时,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也许由于状元的光芒过于耀眼,他很快就卷入了京城的政治旋涡之中,于同年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用现代的职位类比,就相当于济州仓库管理员。状元郎在“仓库管理员”任期届满后闲居在家,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时,才被拔擢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远离朝廷中枢,王维对此感到很沮丧,心生隐退之意。一方面,他对官场感到厌倦;另一方面,他又始终下不了决心辞官而去,在天宝年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不巧的是,安史之乱爆发时,王维在长安城被叛军俘获,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其弟王缙平反有功,并上表愿意削籍为兄赎罪,再加上王维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思念朝廷,所以得到宽宥处理。王维晚年官居尚书右丞,也因此他被后世之人称为“王右丞”。
隐逸并非王维的志向,尤其是开元盛世之时,社会欣欣向荣,王维风华正茂,他一心寻找机会,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命运却似乎与他开玩笑般地让他蹉跎了十余年的光阴,又在盛世走向尾声之时,给了他报效国家的机会。玄宗晚年,盛世之景尤在;肃宗年间,士大夫渴望朝廷中兴。在这样的历史机缘下,山水田园对于才学满腹的士大夫而言,并非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是修身养性、排遣郁结之所。
王维早期的诗歌,洋溢着少年英豪之气。他希望能够“致君光帝典”“动为苍生谋”“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廷”,歌行体《少年行》《夷门歌》《燕支行》等慷慨激昂;边塞诗《使至塞上》《送刘司直赴安西》《送平澹然判官》等雄浑开阔;山水诗《终南山》《汉江临泛》《华岳》等清雅流丽。王维的少年英气逐渐在时局中沉沦。张九龄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后,玄宗朝政日益腐败,王维退居辋川作《辋川集》,多用《楚辞》中香草美人之典故,以“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言志,希望能够怀抱高洁的品德,迎来明君。然而唐玄宗终究没有幡然悔悟,王维也日益信禅笃佛。不仅王维,王昌龄、裴迪等许多贤能之士都在寻觅解脱之道。士大夫纷纷寻觅解脱之道,说明当时的社会已陷入病入膏肓之态。安史之乱后的王维得以安居京城,诗作中再也没有少年时的锋芒,诗语多词气雍和,浅深合度,有时又有些老年颓唐之语。
天才诗人也逃不过时代的沉浮,为岁月所磨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