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xia ri nan ting huai xin da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夜宿亲戚南斋时所作,具体时间不详,大约写于他归隐襄阳时期。诗人当时生活清静,虽无功名,但常以山水陶情,自得其乐。这首诗借夜晚纳凉之景,写闲适之情与寂寞心绪交织的状态,诗意清幽,情感自然流露。

第一联:“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山间的余晖倏然消退,池塘上空的明月正从东方缓缓升起。
以“忽”与“渐”对照,生动描绘出夏夜日月交替的瞬间景致,也暗示诗人内心感受由躁热转为清凉的微妙变化。

第二联:“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纳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屋中。
动作描写自然舒展,既写出了外在环境的清爽,也体现出诗人身心俱畅的状态,暗合隐者之乐。

第三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荷花在微风中送来阵阵幽香,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将夏夜的清幽气氛营造得极为细腻,读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四联:“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正想取出琴来弹奏一曲,却遗憾无人能懂欣赏。
在美景与清乐中忽生一缕淡愁——诗人虽欲寄情音韵,却因“知音”难觅而心有所憾,感情由乐转寂,情绪悄然转折。

第五联:“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感慨此夜良辰,不禁怀念起老朋友,整夜梦中也频频思念。
结句水到渠成,由“恨无知音”过渡到“怀故人”,情感渐趋深远,诗人思念友人之情已沁入梦境,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整体赏析:

全诗起于写景,落于伤情,写的是一幅夏夜独宿南斋、清凉而幽雅的画面,又在细腻描摹中蕴含着孤寂与怀旧的情思。诗人以平淡语写深情事,从日月变换、自然细响中,展现闲适却略带惆怅的心境;尤其“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一句,点出诗中最深的情感线索:虽居清境,但无人与共,知音难觅,倍感孤独。结句的“中宵劳梦想”则将此情推向梦境,意境愈加悠远含蓄。整首诗清淡中见韵致,浅语中见深情。

写作特点:

诗人善用感官描写营造情境,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层层铺陈夏夜之美。语言清雅自然,节奏舒缓灵动,整首诗虽无浓烈情绪,但细腻温婉、回味悠长。情感处理上,由闲适入寂寞,由现实入梦境,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结构起承转合分明,表达自然流畅,颇具“淡中有味”的艺术魅力。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在纷扰之外,人心亦需一方静谧的天地来调适情绪,审视内心。诗人于夏夜景致中生发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既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怅惘,也呈现出人生处世的另一种节奏与美感。诗意不在宏大议题,而在日常小景中的细腻情思,这种温柔而克制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隽永魅力所在。

关于诗人:

Meng Hao-ran

孟浩然(689 - 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李白在《赠孟浩然》中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

Total
0
Shares
Prev
白居易
Bai Ju-yi

白居易

白居易(772 -

Next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ye gui lu men ge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