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41年,时值王维辞官归隐于终南山之初。终南山是他精神上的皈依,也是隐居生活的真实归宿。此诗以雄浑磅礴之笔,描绘终南山的高远壮丽与清幽变化,既是咏山之作,更可看作诗人自我心境的写照。
第一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终南山高耸入云,仿佛接近天帝的宫殿;山势连绵不断,一直延伸至遥远的海滨。
首联描绘远景,以夸张的笔法突出终南山的雄伟与辽阔,用“太乙”“天都”将山势写得高不可攀,“接海隅”更赋予其宏大的地理纵深,气势恢宏,开篇即震撼人心。
第二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回头望去,白云层层缠绕,如天幕合拢;走进山中,却见青霭迷茫,仿佛一切都消失不见。
这一联转为近景描写,写云雾之变幻莫测,诗人身临其境感受到虚实相生的美感。“回望”与“入看”的对照,让读者身随心动,既见景之形,又感其神。
第三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从中峰眺望,地貌的分区仿佛都随山势而改变;无数山谷中天气各异,有的明朗,有的阴郁。
此联再从大处落笔,描写终南山复杂的地形与独特的气候变化,展现其博大与多样。“分野”“众壑”写出了山的空间辽阔与层次丰富,动静相映。
第四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我想找个山中人家投宿,隔着溪水向对岸砍柴的樵夫打听。
收尾出人意料地引入人物行动,不再单纯写景,而赋予诗境以人情与动态,点出诗人行旅中的寂寥与朴素愿望,也从侧面反衬出山林的幽僻与空旷。
整体赏析:
诗人从远山入眼,再入山入景,最终写到入情入人,层层推进,既有写实之景,也有心灵之境。诗中运用了夸张、互文等修辞,又极讲章法,首联开阔,颔联灵动,颈联转合,尾联点睛,气势浩大却不失细致入微,既有盛唐山水诗的恢宏格局,又具王维独有的“诗中有画”的神韵。
写作特点:
王维此诗的最大特点,在于“尺幅具万里势”。他善于以极简笔墨捕捉山水的神魂,运用夸张而自然的描写展现终南山的高远浩渺,又巧妙转入云雾、光影、山谷的微妙变化,形成远近、高低、动静交织的立体画面。同时,结尾引人入情,从纯粹山水中跳脱出来,渗入人情,突出了王维诗中常见的“禅意”与“人境合一”。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也为后人展示了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构建恢宏画卷。它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往往不在于细节的堆砌,而在于气韵的贯通。在喧嚣的世界中,像王维那样,以一颗清澈的心观山望水,或许也能找到心灵的一隅归处。
关于诗人: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他的山水田园诗,兴象超远、意趣幽玄,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色韵清绝,广受后世读者喜爱。但王维其人,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