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这首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期,约公元750年左右。彼时王维官场经历坎坷,愈加向往自然幽居生活,他在辋川别业中过着半官半隐的闲适岁月。《竹里馆》即为《辋川集》中的名篇,借夜坐幽篁的情境,表达内心宁静恬淡、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志。
第一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自静坐在幽深的竹林中,一边抚琴,一边高声长啸。
诗人以清新寥寥之笔勾勒出一个超脱尘俗的隐士形象。“独坐”显出孤而不寂的自足之意,“幽篁”则构成一个空灵幽美的背景。“弹琴”与“长啸”两个动作一静一动,动静相生,使场景充满灵性与风骨,透出一种潇洒出尘、清虚自适的气质。
第二联:“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深的树林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明月静静照着我。
这一联由写人转入写景,“人不知”暗含一种不被世俗理解的孤高,而“明月来相照”则赋予自然以灵性,将月亮写成知己。一个“来”字极富生命感,使皎洁明月成为陪伴诗人的友人,映照其高洁的情怀,也引发读者对“知音”之境的美好共鸣。
整体赏析:
整首诗构图简约而意境深远,四句诗却勾勒出一个静谧、孤高、充满哲思的隐居画面。王维不重铺排辞藻,而以最自然的笔调,写出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与心灵栖息之所。从静坐到弹琴,从长啸到月照,一气呵成,情景交融。诗人虽隐于林下,却不显寂寞,反而透出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旷达与满足。他的孤独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与自然相通、心灵自足的愉悦。
写作特点:
这首诗以寥寥二十字构建完整情境,其高妙之处在于极简中寓意深远。用“幽篁”“明月”营造出超尘脱俗的氛围,借“长啸”“来相照”增添动感与灵性。在构图上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既见其人,又显其境,更寓其志。诗中无一句高谈隐逸,却处处流露出一种忘机归真的人生境界,堪称言简意深的典范。
启示:
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内心超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它启示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不妨寻一处心灵幽篁,让明月照进内心的清净。在孤独中自得其乐,于寂静中与天地对话,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超脱。王维用诗意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与自由,源自内心的淡泊与自足。
关于诗人:
王维(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他的山水田园诗,兴象超远、意趣幽玄,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色韵清绝,广受后世读者喜爱。但王维其人,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