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 其二」黄庭坚

yu zhong deng yue yang lou wang jun shan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

赏析: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旅途中,他站在风雨之中,凭栏远望洞庭湖,抒发心中的复杂情感。彼时的黄庭坚,历经政治上的磨难,屡遭贬谪,旅途艰辛,但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欣赏湖山美景,这既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也暗含着对命运的感慨。诗人一方面为自己能在政治风波后安然生还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因仕途坎坷而不免忧思满怀。

第一联:“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江面上风雨飘摇,我独自倚靠栏杆远望,君山的峰峦,如同湘水女神精心盘结的十二鬟发。
诗人身处风雨交加的环境,象征着他所经历的政治风波和人生困境。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依旧凭栏观赏湖光山色,可见其内心的豁达与超然。“湘娥十二鬟”用神话意象描绘君山的秀美,赋予景物以灵气,使其更具诗意。

第二联:“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可惜我不能直接置身湖上,只能在波涛翻滚的浪花中,远远眺望青翠的君山。
诗人希望能在湖面上,身临其境地欣赏君山的壮丽,但现实却只能远远观望。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心境,既是对美景的惋惜,也隐喻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银山”指翻腾的浪花,“青山”则是远处的君山,这种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展现出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整体赏析:

全诗情景交融,在写景的同时,寄托了诗人的身世之感。风雨中独自凭栏,既象征着他在政治风浪中的孤立无援,也展现出他不屈的精神。前两句描绘湖山的灵秀之美,后两句则表现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与现实的距离感。诗人以豪放的笔调,将自然景观与个人境遇巧妙结合,使全诗既充满画面感,又饱含深意。

写作特点:

  1. 托景寄情,寓情于景:诗人以洞庭湖的风雨、波涛和远山,映射自己的人生际遇,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不改初衷的豪情。
  2. 神话意象的运用:“湘娥十二鬟”这一神话意象,使君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富有灵性的存在,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
  3. 对比与层次推进:诗中用“银山”比喻湖上翻滚的浪花,用“青山”指代君山,形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同时,前两句近观君山,后两句远望湖面,层次分明,构图精妙。

启示: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更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身处逆境,却仍能欣赏湖光山色,展现出坚韧而豁达的胸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如何面对困境,是决定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这首诗启示我们,即使身处风雨之中,也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豁达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浪。

关于诗人:

Huang Ting-jian

黄庭坚(1045 -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黄庭坚的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受黄庭坚的影响而形成的江西诗派,开启了南宋的一代诗风,并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bu suan zi · wo zhu chang jiang tou

「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卜算子 · 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 赏析:

Next
秦观
Qin Guan

秦观

秦观(1049 - 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苏轼对秦观的才华极为赏识,称赞他有屈原和宋玉一般的才华。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