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陶渊明

yi si sui san yue wei jian wei can jun shi du jing qian xi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405年,陶渊明时年41岁。年初,他接受江州刺史刘敬宣的邀请,担任建威将军参军。同年三月,奉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途中泊舟于钱溪(今安徽贵池东),触景生情,写下此诗。诗中回忆旧游,感怀万千,以山川景物为寄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身处仕途的违心与倦怠。整首诗实为诗人内心矛盾挣扎的写照,字里行间透露着归隐的坚定决心。

第一段:“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我已经多年未踏上这片土地,如今岁月久远,竟已不觉积年累月。清晨黄昏看着山川景致,万物依旧,一如往昔。
开篇点出重游旧地,岁月虽逝,景物如故,勾起诗人内心久藏的田园情怀,情感深沉含蓄。

第二段:“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细雨洗涤着高耸的树林,清风翻飞着鸟儿的羽翼。所见景物依旧存在,天地间的正气风义依然未曾远离。
通过描写雨后林木与清风飞鸟,诗人感受自然之纯粹与恒常,从中寄托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第三段:“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而我又为何走上这条仕途之路?只因形体受制于生活压力,但我内心的清白与操守从未改变。
诗人开始自问自答,承认入仕是无奈之举,但坚守本心、操守不变,流露出强烈的自我认同与人格坚持。

第四段:“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我每日都梦回田园,怎能长久地与它分离?我始终心怀归隐之志,正如霜中的柏树,依旧挺立不屈。
以“归舟”象征归隐志向,以“霜柏”比喻高洁品格,收束全诗,明确表达退出官场、重返田园的坚定决心。

整体赏析:

全诗以旧地重游为触点,从自然景物的恒久未改,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归依与情志未变。诗中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心灵的坚守;既有对山川景物的细致描写,也有对自我人格的深切表达。诗人用“清飙矫云翮”“霜柏”等意象,赋予自然以人格的力量,使诗意在写景中升华,显现出深厚的生命哲思。尤其“园田日梦想”“终怀在归舟”,将对田园生活的怀念转化为人生的最终归宿,情感真挚,意蕴深远。

写作特点:

此诗语言简朴而内蕴丰厚,结构对仗自然,层层递进。从写景入手,自然过渡至抒情与哲思,表达清晰却不露痕迹。全诗多用比兴手法,如“清飙矫云翮”以鸟翼象征高洁志趣,“霜柏”象征坚贞品格,不仅增强诗意的象征性,也提升了诗的精神格调。同时,诗中“事事悉如昔”“素襟不可易”等句,更凸显诗人品格之清、高志之远。

启示: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灵魂:在现实生活的裹挟下虽不得不出仕,但内心深处依然不改清逸高洁之志。陶渊明通过诗歌,表达出即便“身在官场”,也不忘“心在山林”的理想人格。他用“素襟不可易”道出志不可移的精神坚持,用“谅哉宜霜柏”抒发坚守气节的坚定信念。这首诗启示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身在何处,而在于心之所向;真正的高洁,不在于外表浮名,而在于操守不渝。

关于诗人:

Tao Yuanming

陶渊明(公元365年 - 427年)​,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

Total
0
Shares
Prev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
gui mao sui shi er yue zhong zuo yu cong di jing yuan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陶渊明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

Next
「形影神 · 其一 形赠影」陶渊明
xing ying shen i

「形影神 · 其一 形赠影」陶渊明

「形影神 · 其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