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秋怨」王昌龄

xi gong qiu yuan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盛世,王昌龄通过宫怨题材抒写失宠宫女的哀怨心情。诗中虽写秋夜景象,实则通过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交织,寄托了深层的感伤与无奈。借宫怨而寄托自身的身世之感,是唐代诗人常用之笔,王昌龄亦不例外。

第一联:“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盛开的荷花也不如美人的妆容艳丽,水殿中微风吹来阵阵珠翠的香气。
此联用浓墨重彩描绘美人的姿容与妆饰,芙蓉虽美,却“尚不及”她的容光;“水殿”、“风来”、“珠翠香”一连串细节,将美人所处的环境与她精致装扮一并展现,渲染她殷切盼幸的心理。

第二联:“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只恨自己满腹柔情却无人知晓,只能掩面以扇,望月空等君王的到来。
此联情感陡转,诗人以“却恨”引出失宠美人的幽怨与孤独。“掩秋扇”是秋扇见弃的典故,象征她的青春与宠爱皆被遗弃;“空悬明月”则显出等待的落空和感情的无着。结句含蓄婉转,尤显温柔深情。

整体赏析:

全诗结构紧凑,首联极尽华美地描绘宫中女子的艳妆与香气,营造出艳丽热烈的气氛,而次联忽而一转,转入凄清哀怨之境,表现出美人虽然如此精心打扮、情深意切,却依然被冷落于深宫,独自空对明月。王昌龄巧妙运用对比手法,以芙蓉映衬美人,以香气衬托孤寂,增强了诗的张力,使情感更为深厚含蓄。

写作特点: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触,融合写景与抒情,在短短四句中完成情绪从热烈到冷落的变化。首句直比芙蓉,极尽华美;次句移景生情,以香衬孤;后两句则用典含情,以“秋扇”“明月”两个意象巧妙勾勒出失宠女子的怨情。王昌龄善于于柔婉中见深情,以简练而精致的语言表现复杂情绪,是其宫怨诗的典范。

启示:

这首古诗通过富于节奏与对比的语言展现了被遗忘者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体会到,在情感表达中,不必直陈其事,通过环境、细节与典故的巧妙安排,反而能达到含蓄而深远的效果。诗人对情感波澜的细致捕捉,也提醒我们在创作时注重由景入情、以物见心的表达方式。

关于诗人:

Wang Chang-ling

王昌龄(约690 -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Total
0
Shares
Prev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jing lu ji kong zi er tan zhi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李隆基 赏析:

Next
「从军行 · 其四」王昌龄
cong jun xing IV

「从军行 · 其四」王昌龄

「从军行 ·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