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诗人借咏物讽刺权贵,以“池”与“蔷薇”喻指权势与浮华,揭示其骄奢无度、徒有虚华的本质,并暗示其最终的衰败结局。诗人所讽刺的对象是裴度,尽管裴度在政治上有一定建树,但依旧未能免俗,参与了当时上层社会争奇斗胜的风气。
第一联:“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毁坏千家土地只为修筑一座池苑,不种桃李瓜果,偏要栽种蔷薇。
开篇即直指权贵的不仁,强调其骄奢无度。以“千家”对“一池”,形成强烈对比,揭示出权贵侵占百姓土地、只顾自身享乐的现实。而“不栽桃李种蔷薇”进一步讽刺他们追求虚华、不务实用的作风,暗示其徒有其表却毫无真正的德政。
第二联:“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秋风起时,蔷薇花凋落,满庭荆棘之时,您才会有所醒悟。
诗人以“蔷薇花落”象征盛极而衰,暗喻权贵一旦失势,往日的荣华便如蔷薇一般凋零,最终只剩满庭荆棘,后悔已然无用。“君始知”四字含讥讽之意,表明权贵往往在权势衰败之后,才会意识到昔日骄奢带来的恶果。
整体赏析:
全诗语言浅显直白,却寓意深远。诗人巧妙地运用园林意象,以“池”喻权势,以“蔷薇”喻浮华,以“荆棘”喻败落,讽刺权贵骄奢成风,终将自食恶果。这种以物喻人的写法,使讽刺意味更为深刻。诗中未直言批判,而是通过景物兴衰来暗示权贵的结局,既有现实针对性,也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写作特点:
- 借景讽世,寓意深远:通过对园林的描写,巧妙影射统治阶层的骄奢之风,言简意赅,讥刺入骨。
- 对比鲜明,层层递进:“破却千家”对“一池”,“桃李”对“蔷薇”,“蔷薇花落”对“荆棘满庭”,通过这些对比,突出了主题,使诗意更加鲜明。
- 语言浅显,讽刺犀利:诗歌虽无复杂辞藻,但寓意深刻,四句之间层层递进,由建园之举写到结局惨淡,使讽刺意味更加直白有力。
启示:
这首诗通过描写园林的兴建与败落,揭示了奢侈无度、损害百姓的统治者终将自食其果的道理。它提醒人们,表面风光并不能长久,只有真正造福百姓、脚踏实地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就。权势再显赫,也敌不过时间的流转,骄奢过度,最终只会落得满庭荆棘的结局。
关于诗人:
贾岛(779 - 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大兴)人。早年为僧,法名无本。后游东都,受韩愈赏识而还俗,屡试不第。贾岛的诗多写枯寂之景、穷愁之情,颇多寒苦之辞,为当时著名的苦吟诗人。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有“三年得两句,一吟泪双流”的自我评价。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贾岛对后世影响颇大,晚唐诗人有效其体者,南宋江湖诗派奉之为“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