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先主庙」刘禹锡

shu xian zhu miao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左右,时任夔州刺史的刘禹锡途经蜀先主庙,抚今追昔而作。彼时唐王朝由盛转衰,朝政腐败,革新之士屡遭打压。刘禹锡借题咏史,通过对蜀汉先主刘备的缅怀与感喟,实则影射现实政治,对当朝无能之政权进行了婉约而有力的讽刺。诗中既有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也有对后代不肖者的深切批评。

第一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天地之间充满着英雄的浩然之气,历经千秋,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开篇高屋建瓴,“天地”与“千秋”拓展了时空广度,极写英雄气概之浩大与恒久。暗含曹操所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典,表现出诗人对刘备人格与精神的极大敬仰。

第二联:“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确立于乱世,重振汉室之业再现于五铢古钱之上。
此联紧承“英雄气”而来,以“鼎足三分”概括三国鼎立局势,“五铢钱”则借代汉室旧制,象征刘备恢复汉统的政治理想,展现了他作为一代枭雄的远志与抱负。

第三联:“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得到了诸葛亮这样的贤相,方能开创蜀国;可惜生了个庸儿子,不肖其父之贤。
从建国之功到亡国之因,诗人点明刘备虽得贤才而立国,却未能育贤继嗣,刘禅之昏庸使蜀汉江山断送于魏。这一联用对比手法,强化了“守成不易”的历史警示。

第四联:“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昔日蜀国的歌妓,如今却在魏国宫廷中凄凉起舞。
尾联感慨国破人亡,借后主降魏后仍沉溺享乐的史实,表现出深切的讽刺意味。以蜀妓之“凄凉”映衬刘禅之麻木,进一步批判其不肖行径,呼应全诗主题。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从高远雄浑的开头入手,到悲凉深切的结尾,构思缜密,层次分明。诗人以刘备的“英雄气”起笔,铺陈其开国之功,再转笔写刘禅无能误国,最终以亡国后的侮辱收束。整首诗在盛衰对比之中,道尽兴亡之理,情感深沉,语意犀利。咏史而不泥古,怀古而意在讽今,可见刘禹锡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写作特点:

本诗结构严谨,对仗工稳,用典自然不晦。首联高亢激昂,颔联史论精妙,颈联设喻讽刺,尾联情感凝重,将咏史与抒怀完美结合。刘禹锡以极具概括力的语言描绘历史人物命运,融沉雄与讽喻于一体,极富艺术张力。

启示:

这首诗借古讽今,提醒世人:成就伟业非一日之功,守成传承尤为关键。刘备虽雄才伟略,终因后继无人,导致基业崩塌。刘禹锡借此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敬仰,也反映了他对时政的忧虑和革新愿望,启示我们当珍视人才、警惕因循之弊,不负前人之志,不辱后人之望。

关于诗人:

liu yu xi

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后迁洛阳。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这一时期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在他的创作中,不乏反映时事和民间疾苦的诗篇。艺术上,他既能继承前代优秀的文学遗产,又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明快活泼,节奏响亮和谐,风格雄浑爽朗,为时人所推重,誉之为“诗豪”。尤其是仿民歌的《竹枝词》,于唐诗中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

Total
0
Shares
Prev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xi sai shan huai gu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 一片降旛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

Next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he le tian chun ci

「和乐天春词」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