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 · 其一」杜甫

qu jiang er shou i

「曲江二首 ·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杜甫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7年,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经历了长安沦陷后的痛苦与迷茫。在他被肃宗冷落、官职无实权的背景下,这首《曲江》通过描写春花凋零与自己困境的内心感受,表现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体悟。杜甫当时虽身处长安,但政治上的失望与个人命运的起伏使得他在这首诗中倾吐了内心的悲凉与愤懑。

第一联: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一片花瓣飞落,春意渐渐消逝,风中无数花瓣飘散,正让人愁绪满怀。)
这两句通过描写落花景象,传递了春天将尽的感受。“一片花飞”象征着春天的退去,而“风飘万点”则极写了飞花的飘洒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春天结束的惋惜与愁苦。

第二联: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眼前的花朵已接近尽头,不妨暂时细看。不要嫌酒多,它能缓解内心的伤感。)
这一联通过对“欲尽花”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光消逝的感慨,同时表露了诗人因内心愁苦而借酒消愁的心境。酒成为了诗人暂时的解忧之法,深刻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第三联: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江边的小堂中,翡翠鸟筑巢;园边的高冢上,麒麟躺卧。)
这一联通过转景描写了废弃的帝王园林和荒凉的景象,传递出战乱后的衰败与荒凉。曾经的繁华景象,如今已被废墟和荒草所取代,象征着一切繁华终将归于平静和衰败。

第四联: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细细思索事物的变化规律,应该及时享乐,何必让虚浮的名利束缚自己的身体?)
这两句反思人生的虚无与无常,诗人提出与其为虚名所困,不如享受当下的乐趣。人生如梦,荣华富贵终将消逝,及时行乐、享受当下成为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解脱。

写作特点:

此诗以鲜明的景象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如花瓣、翡翠鸟、麒麟等,表现出时光的流逝、春天的消逝以及帝王园林的衰败。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巧妙地传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思考着如何面对生命中的苦楚。全诗语言简洁而深刻,情感渐进,寓意深远。

整体赏析:

《曲江》通过描写春花的凋零、江边的废墟以及诗人内心的感伤,展现了杜甫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时光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花的消逝感叹春天的短暂,通过废墟的景象表达战乱后的衰败,同时在最后反思人生的虚无与浮名的束缚,提出了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的身世之感,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启示:

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荣华富贵虚幻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及时行乐。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首诗提供了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不确定性和困境的智慧。与其追逐虚名,不如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诗人深沉的思考,我们或许能更清楚地看见生活中的真正价值。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水槛潜心 · 其一」杜甫
shui jian qian xin i

「水槛潜心 · 其一」杜甫

「水槛潜心 · 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 赏析:

Next
「又呈吴郎」杜甫
you cheng wu lang

「又呈吴郎」杜甫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