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千里之外之际,主人特意设宴为其送行,并请琴师奏乐,以表达惜别之情。诗人借琴声抒发自己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自己对使命的忠诚与坚定。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宴会的雅致氛围,还通过音乐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第一联:“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主人设宴畅饮,共度良宵,特请琴师广陵客弹奏古琴。
诗人开篇即描绘宴会盛况,点出音乐主题,并用“广陵客”典故突出了琴师技艺的高超。
第二联:“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月光洒落城头,乌鸦飞翔,霜寒凄凉,秋风透衣袭人。
室外的秋夜凄冷肃杀,渲染出别离的悲凉气氛,与宴会的温暖形成对比。
第三联:“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铜炉焚香,华烛辉映,琴师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室内温暖祥和,琴声悠扬,与前联形成鲜明对照,寓意诗人在世道艰难中得遇知音。
第四联:“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琴声响起,万物为之屏息,四座寂静,连星辰也仿佛消隐。
诗人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描绘琴声的魅力,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第五联:“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我奉命远行清淮千里,今夜启程,踏上征途。
诗人以铿锵之语表明自己肩负重任,坚定地踏上旅程,与琴音的感悟相呼应,升华了诗歌的意境。
整体赏析:
全诗通过描写宴会送别的场景,以琴声为主线,展现了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诗歌巧妙地运用室内外环境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的冷峻与人情的温暖。琴曲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还传递出诗人对使命的坚定信念。最后,诗人以明志收尾,表现出豪情壮志,使全诗兼具抒情性与思想深度。
写作特点:
- 对比鲜明:通过室内温暖与室外凄冷的对照,突出了主人对诗人的知遇之恩,也烘托出别离的感伤。
- 音乐描写生动:琴声的感染力通过夸张手法表现,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琴曲的魅力。
- 托物言志:以琴声映衬诗人的志向,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远。
- 典故运用恰当:“广陵客”象征着高雅的音乐艺术,也暗示知音难觅的感慨。
启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更强调了知音的珍贵。在古代,音乐不仅仅是娱乐方式,更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诗人通过琴声感受到主人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启示我们,真正的知音不仅仅是理解彼此,更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坚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诗歌也表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他们在风霜之中依然肩负重任,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程。
关于诗人:
李颀(约690年 - 753年),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登进士第,后任新乡县尉,但仕途不顺,未得升迁,遂辞官归隐,终生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之间。他酷爱道家思想,曾服饵丹砂,追求仙道,终身未能显贵。其诗才卓越,工于五、七言歌行,尤以边塞诗和音乐诗成就最为突出,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皆有深厚交游,后人并称“高岑王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