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温庭筠

guo fen shui ling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

赏析:

这首诗抒写诗人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

前两句: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首句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的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是诗人时而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统一。开头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才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行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就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清澈的面影、流动的身姿和清脆的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这位有情良伴的欣喜。

后两句: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与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的感到这溪水“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的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体会如此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在不言之中了。

全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却又颇富情趣,运用人格化的手法,赋予溪水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关于诗人:

Wen Ting-yun

温庭筠,公元约813 – 870年,山西祁县人。温庭筠是晚唐词的专业作者,其成就和影响都在诗之上,曾被誉为“花间鼻祖”。年轻时才思敏捷,但行为放荡不羁,出入歌楼妓院,才华多半消磨在这些生活中。因得罪权贵,终生不得志。

Total
0
Shares
Prev
「惜春 · 其二」杜牧
xi chun du mu ii

「惜春 · 其二」杜牧

「惜春 · 其二」春半年已除,其馀强为有。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 杜牧 赏析:

Next
「自谴」罗隐
zi qian · luo yin

「自谴」罗隐

「自谴」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