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韦应物

dong jiao

「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韦应物

赏析: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仕途之中一段相对闲适的时期。长期困于官署事务,使他心生倦意,在一个春日清晨,他走出吏舍,独自踏上郊野,感受自然的清旷与宁静。诗中所写,正是他摆脱尘务后的一次郊游实景。借风和日丽、山色澹远、春禽啼鸣等细节,诗人抒发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也流露出内心“乐幽心屡止”却“遵事迹犹遽”的矛盾。全诗寄意深远,亦可视为韦应物向陶渊明生活理想靠拢的心迹表白。

第一联:“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在狭小的官署中终年受限,如今得以走出郊外,清晨的空气使人神清气爽。
首句通过“跼”字,写出官署生活的局促、压抑;而“旷清曙”则展现了郊外清晨的开阔与清新,两相对比,立显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舒畅。

第二联:“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春风吹拂,杨柳轻摇,青山的淡远也使我心绪变得平和。
这两句营造出静谧宜人的春日氛围,诗人以动静结合描绘春景,又借自然景物写出内心的情感变化,抒发了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心境。

第三联:“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我依着树林歇息片刻,又顺着溪涧漫步前行。
诗人在林间溪畔自由徜徉,表现出暂离世俗羁绊后那份自适与悠然,字里行间满是对自然的亲近与留恋。

第四联:“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细雨迷濛地飘洒在芳草原野间,不知从何处传来春鸠的啼叫。
诗意进入化境之处。雨丝如烟,原野迷濛,春鸠的叫声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是诗人理想归隐生活的象征。

第五联:“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我渴望幽静的内心常常被打断,因事务缠身依旧奔忙。
诗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跃然纸上。他虽向往山林之幽,却无法摆脱官场之累,满腹无奈之情在这句中自然流露。

第六联:“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最终我愿辞去官职,在这里结庐而居,效仿陶渊明或许还来得及。
尾联以“结庐”呼应陶渊明的田园理想,诗人表达出坚定的归隐决心,并以“可庶”留有余地,显出内心挣扎中的一丝希望。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写诗人春日出游郊外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事雕琢,却意境深远,清新自然。诗人通过郊野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羁绊的厌倦。诗句自然流转,从写景到抒情,层层递进。特别是“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一句,将景与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种清幽空灵的世外之境,令人神往。

写作特点:

全诗以“出郊”之旅为线索,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动人的春景与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融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素淡而富于表现力,结构工整对仗。诗中多用“散”“澹”“霭”“鸣”等动静交融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清远宁静的审美空间,展现出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风。

启示:

这首诗启发我们,在纷繁俗世中,仍要保有一份向往自然、珍视内心自由的情怀。诗人虽身在官场,却对田园生活充满憧憬,正如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生活时,对平静与真实的渴望。归隐未必是逃避,而是一种选择——选择在喧嚣中守住本心,在繁忙中寻找真正的安宁。

关于诗人:

Wei Ying-wu

韦应物(约737 - 786),京兆长安人。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开始静心读书,应举中进士。其诗集有《韦苏州集》,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忤时愤世、描写田园景物等,其中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尤为后人传唱不绝。

Total
0
Shares
Prev
「滁州西涧」韦应物
chu zhou xi jian

「滁州西涧」韦应物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赏析:

Next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huai shang xi hui liang chuan gu ren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韦应物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