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怨」杜荀鹤

chun gong yuan

「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 相忆采芙蓉。

杜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宫廷生活中被冷落宫女的哀怨之情。表面上写一位宫女的感伤,实际上也寄寓了诗人自身的怀才不遇和对世道不公的感慨。诗人借宫女的遭遇,抒发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第一联:“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早年因貌美被选入宫中,现如今面对镜子,连梳妆打扮的心情也没有了。
这两句以“婵娟”象征美貌,巧妙地用“误”字点明了命运的无奈。诗人代宫女自述,回顾因美貌入宫的往事,原以为美貌能带来宠幸和恩泽,结果却只是徒增惆怅。如今面对镜子,已经无心修饰容貌,表现出内心的伤感和自怜。

第二联:“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获得宠幸并非靠容貌,那我又何必在意自己的妆容呢?
这两句进一步揭示宫女失宠的原因,并暗含对宫廷中不正之风的批判。宫中争宠并非凭借美貌,而是靠谄媚逢迎、争权夺宠等手段,真正的美人却反被冷落。诗中这一“教妾若为容”,带着无奈和自嘲,将宫女的孤苦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三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春风温暖,鸟儿欢快地啼鸣,阳光下花影重重叠叠。
此联表面描写宫中的春日美景,实际上用热闹景象反衬出宫女内心的冷清和孤寂。尽管宫中春光明媚,却并未带来丝毫愉悦。花影重重、鸟声碎碎,映衬出她满腹心事和无处倾诉的苦闷。

第四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年复一年,越溪边的少女们依旧在采摘芙蓉,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前的生活。
宫女回忆起自己在家乡时的无忧无虑:在越溪边采摘芙蓉,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年年”点出岁月流逝,而“相忆”则表明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此处以越溪女的形象,寄托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尽哀叹。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宫女的独白展开,巧妙地将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对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交织在一起。诗人代宫女发声,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哀怨。

全诗由眼前情转向回忆,由现实生活转向美好往昔,情感由伤感、无奈转向哀怨与悔恨,层层递进,情绪饱满。诗人通过宫女的冷落失宠,隐喻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将个人情感巧妙融入诗中。

写作特点:

  1. 以宫女写己志,托物言志:借宫女的美貌受冷落,映射自身才华不被重用,表现对现实中美丑颠倒、才疏者得宠的不满。
  2. 对比手法,情感深婉:以春日明媚的景色对比宫女内心的孤寂,以年年无忧的越溪女对比自己幽闭深宫的无奈,形成强烈反差。
  3. 情感递进,脉络清晰:诗歌从“误”字起笔,层层深化,至末句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余韵。

启示: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封建宫廷中美貌女子失宠后的苦闷生活,也反映了社会中才华被埋没、忠良受压抑的现实。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应被外在条件所掩盖,善良与才华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品质。诗人通过宫女的哀怨,寄托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关于诗人:

杜荀鹤(846 - 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埭)人。大顺二年(891)进士,曾在宣州被辟为从事。入梁,授翰林学士。他在长期落魄和穷困的生活中,对社会现实有所不满,对人民的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前期的诗歌有一些讽刺时事,揭露社会黑暗和同情人民的作品。艺术上,他是以“苦吟”自命的一位诗人。但现存的诗歌却较少雕琢,语言比较平易。有《唐风集》。

Total
0
Shares
Prev
「月夜忆舍弟」杜甫
yue ye yi she di

「月夜忆舍弟」杜甫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杜甫 赏析:

Next
「赤壁」杜牧
chi bi

「赤壁」杜牧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