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王昌龄

chu sai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是王昌龄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盛唐国力强盛,对外用兵频繁,边塞战事不断,士卒久戍不归,百姓思安思和。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昌龄以这首诗抒发了对将士艰辛戍边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英明良将平定边疆、保境安民的殷切期望。

第一联:“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仍旧是秦汉时期照耀边关的明月,征战千里,将士至今未能归来。
这一联以历史延续的方式凸显战争的久远与残酷。诗人借“秦时”、“汉时”传达出战火从未停歇的历史现实,“万里”则写出了戍边路途的遥远,“人未还”更让人感受到战争对家庭的撕裂之痛,充满悲凉。

第二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关,绝不会让胡人越过阴山来犯。
后联则由悲转愿,以“飞将军”李广的英名为寄托,表达出人民渴望太平、依赖良将止战的心声。诗人以虚设假设句式写出强烈的愿望,将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与现实对和平的期待巧妙融合。

整体赏析:

全诗四句,气势雄浑,情感激荡。诗人以寥寥数字,将战火绵延、将士久戍、百姓思安、渴望良将等层层情感浓缩其中。前两句写战争的久远与沉重,后两句寄望英雄再现,以护疆土之宁。诗中既有悲愤苍凉,也有豪迈希望,感情深挚,格调高远,是中国古典边塞诗的杰出典范。

写作特点:

  • 以史寓情: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历史背景融入现实感受,形成厚重的历史沉思。
  • 虚实结合:既有现实的战争苦况,又有理想化的良将设想,使感情既沉郁又激昂。
  • 借典抒怀:借李广之名,以虚拟表达人民对安宁的渴望,增强情感力量。
  • 语言凝练:四句诗语言简洁,却意蕴丰厚,充分体现唐诗七绝高超的表现力。

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边塞题材的艺术佳作,更是人民心声的写照。它以沉郁的笔调描绘战争的无情,以高昂的情绪寄望英雄挺身保国,表现出对和平生活的热切追求。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宁依靠有德有才之人来守护,也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

关于诗人:

Wang Chang-ling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Total
0
Shares
Prev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he jin ling lu cheng zao chun you wang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杜审言 释义:

Next
「春宫怨」王昌龄
chun gong yuan wang chang ling

「春宫怨」王昌龄

「春宫怨」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