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韦应物任职长安期间,讲述他在长安偶遇老友冯著时的情景与感慨。冯著是位隐逸之士,有德有才却仕途不顺,常年寄居于山林之中。诗人通过这次偶遇,既表达了对冯著深切的关怀,也借机抒发了自己对世事、人生的思索。全诗语调轻松风趣,情感内敛深沉,体现出唐代士人之间的交往情义与人生况味。
第一联:“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朋友从东边而来,衣服还沾着灞陵山的细雨。
开篇即点出相逢的情境,“东方”暗示冯著自隐逸之地而来,“灞陵雨”则唤起古人送别之地的典故与感怀,也隐含着对他怀才不遇的体察与同情。
第二联:“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我问朋友为何而来?他说是想进山采铜,却只得买斧砍柴。
这一联自问自答,语言诙谐幽默,实则反映了冯著谋仕未成、志向受挫的窘境。“买斧”暗喻遭遇不顺,诗人用风趣的笔调道出一段沉痛的现实。
第三联:“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那年分别时,正是花静静盛开、燕子哺乳飞翔的时节。
诗人忆及与友人去年春日分别之景,取典型春意之象,以美景寄托希望,暗中劝勉冯著珍惜自然之美、静待人生转机。
第四联:“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去年春天分别,如今又是春天,你鬓边却添了几缕白发。
结尾以一年时光流逝之感叹收束,全诗情味由轻松转为深沉,既有对朋友衰老的体察,又寄寓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余韵悠长。
整体赏析:
整首诗虽描写朋友相逢,实则蕴含着人生沉浮的感伤与对理想未酬的叹息。诗人从“灞陵雨”到“买斧”,从“花开燕乳”到“鬓丝生缕”,层层推进,情感自然流转,既有风趣之笔,又不失沉郁之思。在这场友人间的谈笑之中,流露出的是对朋友命运的深切体恤和对人生易逝的哲理体悟。
写作特点:
此诗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增强叙述的亲切感与生动感;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含蓄。以细节构建诗意,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时间的推移,展现人生的流变。尤其“采山因买斧”一句,风趣中见辛酸,别具匠心,是全诗神韵之所在。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人生不如意时,友人的理解与陪伴尤为可贵。即使身处困顿之境,也不要轻言放弃,应如春日之花、雏燕般坚信新生与希望的可能。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时光,因为年华如水,转瞬之间,鬓边便添了几缕白发。
关于诗人:
韦应物(约737 - 786),京兆长安人。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任侠使气,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开始静心读书,应举中进士。其诗集有《韦苏州集》,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表达忤时愤世、描写田园景物等,其中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尤为后人传唱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