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昼偶作」柳宗元

xia zhou ou zuo

「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柳宗元

赏析: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永州地处南方,夏日湿热难耐。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理想受挫、仕途尽毁。他长期沉居简出,在山水之间寄情于自然,体察民间疾苦,抒写自我感怀。此诗写于炎热夏日,通过生活片段的呈现,既写出了南方夏日的气候与生活图景,也微妙传达了诗人对隐居闲逸与社会现实的复杂感受。

第一联:“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南方闷热潮湿,仿佛令人沉醉如饮烈酒,我打开北窗,倚着书案沉沉入睡。
“溽暑醉如酒”极具表现力,用“醉”字形容暑气之烈,兼具身体疲惫与精神困顿之意;而“隐几”与“开北牖”则写出诗人于静谧中求清凉、避炎热的生活情状。

第二联:“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中午时分,我独自醒来,四周万籁俱寂,只有竹林另一头传来童子捣茶的声音。
这一联以声写静,以动衬静。“无馀声”之静,衬出山中幽居的孤寂,“敲茶臼”之动,则化成点景之笔,增强诗境的灵动和真实,也含蓄传达出民间生活的劳作不息。

全诗通过写一个夏日中午的片段生活,构建出炎热、清静、孤独而略带苦意的诗意世界。表面写闲逸,实则蕴藏沉郁情绪,诗人自居偏远之地,静听民间劳作,既表现了超然物外的姿态,又暗藏对现实的敏感体察和内心忧愤。

整体赏析:

这首《夏昼偶作》短短四句,却层层铺展。首句写南方酷热,描摹得形象生动,体感强烈;次句写避暑睡眠,自然衔接。三四句笔调一转,由梦醒写静境,进而透出世俗劳作之音,一声敲臼,叩出尘世现实与阶层对比。

“日午独觉”“无馀声”构建了极致的宁静,仿佛与世隔绝;但这静中偏有一声“敲茶臼”,非但未破坏诗境,反而使其活了起来。“山童”是劳作的民童,他们并不因暑气而歇息,而诗人却能在北窗凉风中午睡醒来,这种轻描淡写的对照,正流露出社会现实的张力。

诗人作为官宦之人虽身居贬所,尚有安逸之地,但他心系民生,不忘体察民间艰辛。这种将个体经验与社会关怀融合的笔法,使全诗在清幽闲适之外,多了一份深刻厚重的人文情怀。

写作特点:

  1. 以声显静,境中有情
    “山童敲茶臼”一声,凸显中午的极静,动静结合,形成画面感极强的静谧氛围。
  2. 寓意深远,情中见忧
    表层写诗人午睡醒来,实则处处透出贬谪之苦、政途失意之愤,以及对百姓劳苦生活的体察与同情。
  3. 含蓄对比,意在言外
    诗中对诗人之闲逸与山童之劳作的并置,对士人与平民两种境遇的微妙揭示,令人沉思。
  4. 生活化叙述,诗意升华
    全诗语言通俗自然,却意蕴深厚,富有典型性,体现柳宗元山水诗以“朴素含蓄”著称的风格。

启示:

《夏昼偶作》以极简笔触描写夏日一幕,却展现出诗人高度的社会关怀与深沉的人生感悟。在安逸与劳苦的对比中,诗人并未自矜清闲,而是透过静观,敏锐捕捉到生活背后的阶级差异。他没有直接批评,却以冷静的笔调传达了深沉的同情与忧思。

这首诗启示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大声疾呼,而是微光之下的真实呈现。哪怕是一声茶臼之响,也能成为通往社会真相的入口。而作为读者,我们亦应在看似“偶作”的背后,洞察诗人沉思的深度与人文情怀的温度。

关于诗人:

liu zong yuan

柳宗元(773 - 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柳州。其文峭拔峻洁,《永州八记》确立山水游记范式;寓言《三戒》《捕蛇者说》揭露时弊;诗歌清峻孤峭,《江雪》"孤舟蓑笠翁"写遗世独立。与韩愈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在贬谪中深化文学创作,刘禹锡编其遗作为《柳河东集》,后世誉其"文如其人,峻洁精微"。

Total
0
Shares
Prev
「闻籍田有感」柳宗元
wen ji tian you gan

「闻籍田有感」柳宗元

「闻籍田有感」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柳宗元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