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 芦叶满汀洲」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刘过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赏析:
这首名作作于刘过重游武昌安远楼(又称南楼)时。安远楼位于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是南宋抗金时期的军事重地。刘过二十年前曾在此纵情欢乐,如今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旧友不见,国事艰难,情绪复杂。全词通过对景伤怀,将人生的流转、家国的忧思、青春的消逝、故人的不再悉数倾注其中,尤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写尽人世沧桑与青春不再的惆怅。
上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芦苇叶铺满沙洲,寒意袭人的沙滩被浅浅的江水环绕着。
这一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江图。芦叶、寒沙、浅流皆为“秋”的典型意象,透露出季节的萧瑟之感。词人重游旧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眼前这荒凉的景象,为全词的怀旧和感伤定下了基调。
“二十年重过南楼。”
相隔二十年,我再次来到南楼旧地。
短短一句,时间跨度陡然拉开,人生如梦。楼未变,人已非,二十年的风雨变迁尽在不言中。“重过”二字包含了回忆、沧桑和现实交错的复杂情感,引发读者对岁月无情、旧事不再的共鸣。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船系在柳树下却还未稳妥,停留的日子能有几日?不久又到中秋了。
写眼下的停留短暂不定,“未稳”一词既指船,也暗喻人心难安、人生无常。“又中秋”突出了节令的迫近——中秋象征团圆、欢聚,此处却加深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时间迫人,情绪更添一层愁绪,渲染气氛至临界。
下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黄鹤楼下的断岩已荒凉,当年的朋友,如今还在吗?
借景抒情,用“断矶”这一荒凉意象寓意断裂的时光与人事的变迁。黄鹤楼是古代文人寄情咏怀的象征,“故人”则点出词人内心最大的不安——人还在不在?情还在不在?一问道尽千愁,情感真挚动人。
“旧江山浑是新愁。”
昔日的江山依旧如旧,然而心头却全是新的忧愁。
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旧”与“新”对比鲜明,江山还是当年模样,但人的心境、国家的局势早已不同,愁绪愈发沉重。这是对国家、社会、人生全方位失落的集中表达,是刘过对时局与人情冷暖的深层感喟。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想要买些桂花和美酒一起出游,但终究无法再重现当年少年时的畅快与欢愉。
点题名句,全词情绪的最高点。桂花、载酒,象征欢聚与美好,然而“终不似”三字戛然而止,道尽青春不再、情境皆非。这句展现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更道出一种岁月不可逆的哲理。过去的快意,是因年少心境纯真、无忧无惧。而如今即便再尝旧味、再聚旧地,人的心已老,情已变。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极富张力。它不是对欢乐的否定,而是对时间不可抗力的低声叹息。
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重游故地为线索,通过层层景物渲染、情感递进,展现出一个“物是人非”“时移世易”的抒情场景。上片以秋江景物起兴,芦叶、寒沙、柳树、小舟等意象共同构成寂寥之境,表达出词人内心孤独与人生飘摇。二十年后故地重来,世事早已变迁。中秋将至,应是团圆之时,却成孤寂之象,倍添惆怅。
下片由景入情,从故地黄鹤楼联想到昔日故人,旧地无人,徒增新愁。结尾“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直白却极具力量,道尽人到中年、年华已逝的深沉感喟。整首词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也有对旧友情感的缅怀,更蕴含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写作特点:
- 以景托情,情景交融
起句芦叶、寒沙与浅流,意境清寂,细节入微,极具画面感。整个上片景物描写为主,情感悄然融入,末尾自然过渡至下片的深情抒发。 - 层层递进的抒情结构
从“二十年重过”写到“柳下系船犹未稳”,再到“故人今在否”,情感由怀旧到哀愁再到彻底的失落,高潮在结句爆发。 - “终不似,少年游”回转有力
以对比手法强化主旨,写表面行为未变(买桂花、载酒),而精神体验已变,反映人到中年心态的转变。这一表达含蓄蕴藉,极具诗意,也因而传诵千古。 - 言简意深,虚实结合
词中未直接陈述国事或生平遭遇,但通过景与情的反复烘托,读者可感知更深层的历史与人生背景。其内蕴丰富,发人深省。
名句精析: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句是全词的精魂。词人试图用旧日的方式(桂花、载酒)再现年少时的游乐情境,但终究发现心境已变,再也找不回那种洒脱快意。“欲买”表示一种主观愿望,“终不似”则是客观现实的否定,对比强烈,令人哀叹。桂花、酒本应是中秋喜乐之物,此时却成旧梦的凭吊。这种“情景重现而情境难再”的失落,正是人生深层次的悲凉。正因其典雅与朴素的结合,使这一句广泛流传,成为中文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抒情名句之一,用以表达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之感。
启示:
刘过的这首作品所传达的并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感伤与怀旧,更是一种面对流年、人生与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人生无常,情感易变,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的。我们可以追忆往昔,但无法复原过往的真情。然而正因为如此,每一段生命的经历才显得珍贵。它告诉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的友情与欢聚,把握眼前的春色,不为虚度时光而后悔。同时,这首词也体现出文人笔下那种含蓄而深远的表达方式——不以大声哭诉来哀叹失落,而是在平静的词句中融入千般情思,令人回味无穷。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从这种情感表达中汲取内在的韧性与审美的力量。
关于诗人:
刘过(1154 - 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南宋豪放派词人。终身布衣,漫游江湖,与陆游、辛弃疾交游。其词慷慨激昂,《龙洲词》存词80余首,《沁园春·寄辛稼轩》"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展豪侠气概;《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则于悲凉中见雄浑。诗亦遒劲,《登多景楼》"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最多愁"抒忧国之思。词风近辛弃疾而更显狂放,毛晋称"改之词跌宕淋漓,有蛟龙腾跃之势",为辛派词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