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 人分南浦春」
吕本中
人分南浦春,酒把阳关盏。
衣带自无情,顿为离人缓。
愁随苦海深,恨逐前峰远。
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
赏析:
这首小令是南宋词人吕本中所作。吕本中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常年奔走于南北,聚少离多,离别之情频频触动他的诗心。词中的“南浦”源自楚地长江南岸,多用作送别之所;“阳关”则典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历代诗人多借以寄托离情。此词虽未点明送别对象,但情感深沉细腻,意象老练丰富,应是一次真切离别的心声。
上阕:“人分南浦春,酒把阳关盏。衣带自无情,顿为离人缓。”
人在南浦与春光一同分别,手中举着离别的酒杯。衣带本是无情之物,却像感应离愁般,在离人腰间渐渐松缓。
此处以“南浦春”“阳关盏”奠定离别氛围,前者柔美、后者沉痛。尤妙在“衣带”一笔,本为静物,却被赋予情感,仿佛与主人一同感伤,使离情更显浓郁。
下阕:“愁随苦海深,恨逐前峰远。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
愁绪像苦海一样深不见底,怨恨如同前方的高峰般遥不可及。更令人心碎的是,那哀啼的猿声,如同听到离别时雁阵的哀鸣。
“苦海”“前峰”是空间与情感的双重象征,写尽愁恨之深远;“断肠猿”与“弦雁”均为古典文学中最典型的悲音意象,从听觉直击情绪最深处,使全词悲意至极。
整体赏析:
这首词词篇幅短小,却情感丰沛。上阕以实景写别离:南浦、阳关、酒盏、衣带,构成细致入微的送别画面,情感由外物渐入内心。下阕由视觉转为听觉,从“苦海”与“前峰”的宏大比喻铺陈心理深度,到猿啼雁鸣的悲音定格,构成情绪的递进与封闭。吕本中善用文化积淀深厚的意象,使全词既有感官层次的推进,又兼具文化意蕴的厚度,读之悠远回味。
写作特点:
- 典故精炼:取“南浦”“阳关”“断肠猿”“弦雁”等意象,既贴合主题,又富文化厚度。
- 情景交融:景物不仅承载氛围,更与人物情感发生互动,如“衣带为离人缓”。
- 多感官渲染:由视觉到触觉再到听觉,情绪递进自然流畅。
- 短章长情:寥寥数语涵盖深广情绪,展现小令的高度凝练之美。
启示:
这首小词提醒我们,情感的力量不在于铺陈长篇,而在于将真情浓缩在意象与细节中。吕本中用有限的篇幅,让“南浦春”“阳关盏”“断肠猿”等画面与声音相互叠加,唤起读者心底最深的共鸣。它告诉我们,真挚的情感往往通过最细微的动作与最经典的意象传达出来——当离情至深,连无情之物也会为之动容,连万物之声也会成为共鸣的回响。
关于诗人:
吕本中(1084 - 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家,他提出"活法"说,主张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变化。其诗作《东莱诗集》存诗1270余首,《春日即事》"病起多情白日迟"展现圆融自然的风格,《兵乱后杂诗》则真实记录了靖康之变的时代苦难。所编《江西诗社宗派图》首推黄庭坚为宗,对宋代诗学理论影响深远。刘克庄评其诗"流转圆美如弹丸",在江西诗派向中兴四大家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