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 其十二」李白  

qiu pu ge XII

「秋浦歌 ·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李白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组诗中的第六首。组诗整体基调沉郁,多抒发年岁渐老、壮志未酬的悲愤,但此篇却如一阵清风,显得尤为超脱明快。它记录了诗人在秋浦平天湖的一次月夜泛舟,展现了李白在政治失意后,于山水间寻得的精神慰藉与刹那间的物我两忘。

第一联:“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湖水澄澈,宛如一匹铺展的洁白绸缎;眼前这片水域,便是那令人神往的平天湖。
开篇以最简洁的比喻勾勒出全景。“一匹练”的意象,既写出了月下湖面平滑如镜、光洁柔和的质感,也赋予了画面一种无限延展的开阔感。“即平天”三字,语气中带着一份确认的欣喜与满足,仿佛诗人终于抵达了心目中与天相接的理想水域,为下文的浪漫遐想埋下伏笔。

第二联:“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怎能才能够乘着这遍地的明月清辉,载着繁花,登上那酒船尽兴遨游?
此联由静景转入奇想。“耐可”(怎能才能够)一词,透露出强烈的渴望与一丝现实的无奈。然而李白的精神总能超越现实的束缚,“乘明月”是神来之笔——他不说要乘船,而说要乘着月光本身,这便将无形的光化为了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极具奇幻色彩。“看花上酒船”则将酒、花、船这些美好的意象浓缩于一炉,描绘出一幅融合了视觉、嗅觉与味觉的极乐图景,是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典型体现。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其极致的“空灵”与“纯净”。全诗仅二十字,却构建了一个由实入虚、虚实相生的完美意境。前句是视觉的极致写实,后句是想象的极致飞扬。在这片“平天”的湖面上,现实与幻想的界限被模糊了,诗人的身体与精神一同融入了月光与水色之中。它不像组诗中其他作品那样承载着沉重的愁绪,而是捕捉了李白在山水间暂时卸下包袱、灵魂获得自由呼吸的瞬间,展现了他性格中追求超脱与光明的本质。

写作特点:

  • 比喻的精准与美感:“一匹练”的比喻,平易而高雅,不仅形似,更抓住了月下湖光的神韵,其洁白与平整的特性,为后文的奇幻想象提供了纯净的背景板。
  • 奇幻的想象与通感:“乘明月”是视觉与触觉的通感,将不可触摸的月光实体化,是李白式夸张与想象的典范。
  • 意象的精选与组合:“水”、“月”、“花”、“酒”、“船”,这些意象本身都富含诗意,诗人将其巧妙串联,共同营造出一个不染尘俗、唯美醉人的诗境。
  • 语言的极度浓缩:全诗无一废字,意向明确,节奏明快,在最短的篇幅内爆发出最大的诗意能量,体现了盛唐绝句“句绝而意不绝”的美学特色。

启示: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现实的局限中开拓无限的精神空间。当身体的行动受限(客居秋浦)时,心灵却可以“乘明月”而游,这是李白给予我们的最宝贵的启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心能否保持这种诗意的、超越性的想象能力。在压力繁重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无法常泛舟湖上,但可以学习李白,在某个夜晚,凝视一片月光或一汪静水,让心灵获得片刻的放飞与纯粹的愉悦,从而在精神上为自己创造一片“平天”之境。这种于平凡中见瑰奇、于束缚中求超脱的能力,是对抗生活庸常的一剂良方。

关于诗人:

Li Bai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

Total
0
Shares
Prev
「宿清溪主人」李白  
su qing xi zhu ren

「宿清溪主人」李白  

「宿清溪主人」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李白 赏析:

Next
「秋浦歌 · 其十三」李白  
qiu pu ge XIII

「秋浦歌 · 其十三」李白  

「秋浦歌 ·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李白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