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金风细细」晏殊

qing ping yue · jin feng xi xi

「清平乐 · 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

赏析:

这首词当作于秋天,是晏殊在朝为官、地位显赫时期的作品。尽管具体创作年份与契机已难以确考,但词中所展现的冷清气息、富贵闲适的场景,与晏殊晚年的生活状态较为契合。彼时词人身居高位,风调沉稳,已由早年风华之词转向意境幽远、情感细腻之作。本词借助秋意中庭院的静景与片段生活细节,寄寓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感慨。

第一段:“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秋风轻轻吹过,梧桐叶片片飘落。绿酒初入口便令人微醺,在小窗前枕上沉沉睡去。
开篇即以“金风”点明季节,暗示秋意渐浓。梧桐落叶象征时光的流逝,亦带出清冷之意。“绿酒”“小窗”“浓睡”则渲染出生活的富贵与闲雅,又流露出微微的惆怅。这一段重在写静景与闲情,色调柔和,笔触细腻,格调典雅之中含一缕淡愁。

第二段:“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紫薇与朱槿的花朵已经凋零,夕阳却依旧照在栏杆上。正值双燕将归的时节,昨夜银屏已感微微寒意。
下片继续写景,却从繁华之末落笔,“花残”“斜阳”无不透露秋日的萧瑟。双燕将归,象征时序递迁,也暗含情感上的落寞。“银屏微寒”则从触觉描写中深化全词意境,使人感受到季节转换带来的空虚与微凉,表现出词人心中无法言说的幽忧。

整体赏析:

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从梧桐落叶写到花残斜阳,继而燕归银寒,通过静谧而华贵的环境描写,传达出词人心中一丝不易察觉的寂寥与感伤。上片写景写情交融,在富贵中有闲情,在闲情中含忧思;下片则以秋光花影、归燕西照展开深层感怀,把词人面对时光流转、年华暗换的幽思渲染得隐而不露。全词语言精工,色调柔和,节奏轻缓,读来仿佛一幅细致描绘的庭院秋景图,在繁华背后隐现内心的孤寂与人生况味。

写作特点:

此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将“闲雅”与“华贵”两种看似对立的风格巧妙融合:词中既有梧桐斜阳、浓睡银屏之闲雅意境,又不乏绿酒小窗、珠帘高轩的贵族气息。晏殊以身居高位的尊贵身份,巧妙继承冯延巳婉转清丽的词风,同时在精神气象上又近温庭筠之雍容华美,但其“华贵”并不体现在词藻上堆砌,而是在生活格调与审美趣味上自然流露。正如王国维所论晏殊“每吟咏富贵,而有清真之致”,此词即为代表。

启示:

这首作品不仅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秋日庭院图,更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安逸生活中的满足与闲适,也有岁月流转中不期而至的忧伤。这首词告诉我们,纵然身处荣华之境,人亦无法摆脱对时光无常与人生孤寂的深层感受。词人将感伤藏于景物描写之间,既显才情,也见人生体悟。它启示我们,即使在富贵之中,也应保持敏感的心灵与细腻的体察,在细微处体味人生的温度与深度。

关于诗人:

Yan Shu

晏殊(991 - 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婉约词派开山宗师。十四岁以神童入仕,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雍容典雅,于富贵气象中暗蕴人生哲思,《珠玉词》存作140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将无常之感融入自然意象;《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更被王国维列为人生三境之一。诗亦工丽,《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展露 闲雅情致。提拔范仲淹、欧阳修等,开创北宋 “江西词派” 先声,王灼评其“ 温润秀洁,五代之气尽矣 ”,奠定宋词雅化基础。

Total
0
Shares
Prev
「玉楼春 · 春恨」晏殊
yu lou chun · chun hen

「玉楼春 · 春恨」晏殊

「玉楼春 · 春恨」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Next
「清平乐 · 红笺小字」晏殊
qing ping yue · hong jian xiao zi

「清平乐 · 红笺小字」晏殊

「清平乐 · 红笺小字」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