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红笺小字」晏殊

qing ping yue · hong jian xiao zi

「清平乐 · 红笺小字」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晏殊

赏析:

这首词作于北宋时期,是晏殊抒写离情相思的代表作之一。当时,作者因知音远别、音讯难通,内心郁结,借此词寄托自己浓烈而无着落的情思。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音信难通、思人不见的惆怅表达得含蓄而深远,表现出晏殊词中少见的清愁淡远、情意深长。

第一段:“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用红色笺纸写满细密小字,把我一生的情意都倾诉其中。可惜鸿雁在天,游鱼在水,这深情难以寄出,徒增惆怅。
开篇即以“红笺小字”传达主人公倾诉衷肠的迫切之情。典故“雁足传书”“鱼传尺素”本寄托希望,如今却反成无望象征,更显深情无路、惆怅难遣。短短几句,尽显相思之苦。

第二段:“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黄昏时独自倚在西楼上,远山正好与窗帘的钩子相对。那熟悉的容颜如今不知在何处,只有绿水仍悠悠地向东流淌。
下片转为写景,描绘词人凭栏远眺,只见山水不见伊人。“遥山恰对帘钩”是视觉遮蔽,更寓两情阻隔。“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崔护诗意,更添哀婉;而“绿波东流”则将离愁无限延展,情感至此愈显绵长。

整体赏析:

整首词以细腻动人的笔法,将一段深挚而无法传递的情意,铺陈于信笺、倚楼、远山、绿水等意象之中。上片借红笺书情,然鸿雁、游鱼皆无可托,情意难寄,表达了书信无凭的无奈;下片以斜阳西楼、遥山帘钩作背景,勾勒主人公目断魂销、遥望无着的孤独身影,至结尾“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一句,抒情至极处却如水东逝,婉转含蓄,余韵悠长。此词借景寄情、寓意深远,是晏殊词作中极具代表性的怀人之作。

写作特点:

此词语言清丽典雅,意境深婉,巧妙运用了“雁足传书”“鱼传尺素”“人面桃花”等典故,又以“斜阳”“西楼”“帘钩”等物象构建出柔美又凄清的画面。情景交融、章法婉转,结构上由内心抒发转向外景描写,层层递进,情愫愈浓。晏殊以工稳精致之笔写深情之事,使得全词清丽中含深情,闲雅中藏哀怨,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启示:

这首词传递出一种温婉而深沉的离愁之情,也表现了人类在面对无法传递的思念时的无力与无奈。在现代情感中,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交流与陪伴,因为真正深切的情意若失去传递的可能,即便千言万语写满红笺,也只能随水东流,徒增惆怅。词人以细腻写意的笔法,将永恒的相思化作诗意的哀愁,令人心有戚戚。

关于诗人:

Yan Shu

晏殊(991 - 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婉约词派开山宗师。十四岁以神童入仕,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雍容典雅,于富贵气象中暗蕴人生哲思,《珠玉词》存作140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将无常之感融入自然意象;《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更被王国维列为人生三境之一。诗亦工丽,《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展露 闲雅情致。提拔范仲淹、欧阳修等,开创北宋 “江西词派” 先声,王灼评其“ 温润秀洁,五代之气尽矣 ”,奠定宋词雅化基础。

Total
0
Shares
Prev
「清平乐 · 金风细细」晏殊
qing ping yue · jin feng xi xi

「清平乐 · 金风细细」晏殊

「清平乐 · 金风细细」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晏殊 赏析:

Next
「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die lian hua · jian ju chou yan lan qi lu

「蝶恋花 · 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蝶恋花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