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符君俞卜邻」杨万里

he fu jun yu bo lin

「和符君俞卜邻」
朱崖柳色欲春风,庾岭梅花尚雪容。
念子南归骑瘦马,只今谁解好真龙。
吾乡端是山水窟,何日来同丘壑胸。
白鹭青原不妨拣,诛茅结屋看何从。

杨万里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写赠友人符君俞的作品。诗作大约写于杨万里闲居吉水之时。彼时他仕途屡有波折,身体亦多病,因此对隐居山林、结庐丘壑的生活生出向往。他与符君俞交情甚笃,两人志趣相投。此诗既是对友人归来的关切,也是对未来同隐山林、共赏自然的一种美好想象。杨万里通过诗歌,将友情、山水与人生理想融为一体,展现出其独特的襟怀。

第一联:“朱崖柳色欲春风,庾岭梅花尚雪容。”
南方朱崖的柳树已欲迎春风而吐翠,大庾岭上的梅花却仍带着雪的清寒容颜。
首联以对比写景,朱崖之柳、庾岭之梅,一个预示春意将临,一个仍存雪中之姿,展示出南北不同的时序与景象。这样的开篇不仅点明季节,更以地域差异暗示人生际遇的错落。

第二联:“念子南归骑瘦马,只今谁解好真龙。”
想到你南归时骑着一匹瘦马,如今又有谁能真正懂得你的高尚志趣呢?
此联由景入情,写友人南归途中的辛苦,兼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真龙”喻指有抱负有才华之人,诗人以此赞友,同时流露出对世道的失望与对朋友的怜惜。

第三联:“吾乡端是山水窟,何日来同丘壑胸。”
我的家乡原本就是山水的宝窟,何日你能来与我同寄丘壑之胸怀?
这里直陈心愿,盛邀友人来吉水同游山水,寄情丘壑。山水不仅是自然风景,更是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四联:“白鹭青原不妨拣,诛茅结屋看何从。”
白鹭栖息的青原之地皆可挑选,不妨择一处茅草为屋,看你想从哪里开始安居。
尾联具体化了邀友同隐的愿景。白鹭青原,清幽闲适,是理想的栖居之所。诗人言辞中有真情,也有诗意的描绘,把友情与自然结合得天衣无缝。

整体赏析:

这首作品从对比的景物写起,过渡到友人的身影与人生际遇,最后落到山水与结庐的邀约,全诗层次递进,情景交织。杨万里以自然景象映衬心境,通过“柳色”“梅花”寄寓时序与世态的差异,再以“骑瘦马”与“真龙”表现出友人的困境与高洁。到下半首,诗人化感慨为期许,以山水丘壑作为归宿之象,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羁绊、回归自然本真的理想。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却含蓄深远,读来清新而有余味。它不仅是一首赠友之作,更是一曲关于友情、山水和人生选择的抒怀。

写作特点:

  • 景与情的对照:开篇柳与梅的南北时序对比,既是实景,也暗示人生际遇的不同,虚实交织。
  • 寄寓深情:通过友人南归、瘦马、真龙等意象,传达出关切、惋惜与赞美之情。
  • 山水寄托理想:后半首转而歌颂山水之美,寄寓隐逸情怀,把友情与自然结合起来。
  • 语言平淡含蓄:用词自然质朴,不事雕琢,却蕴含深意,体现出杨万里诗风的真率与明朗。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友情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人生困境中的力量。杨万里借山水来寄托友情,既表达了对朋友的真诚关怀,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或许同样需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留一份心境,去寻觅那属于自己和朋友的“山水之窟”,不被世俗风浪所困,保持一份宁静与真情。

关于诗人:

Yang Wanli

杨万里(1127 - 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宝谟阁直学士。他突破江西诗派的束缚,开创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主张师法自然,语言通俗明快而富含理趣。《诚斋集》存诗四千二百余首,《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捕捉细微生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泼洒浓烈色彩。其诗善从日常生活提炼诗意,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山行感悟人生哲理。陆游盛赞“四百年来无此作”,严羽称“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其诗风对后世性灵派产生深远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春夜孤坐三首 · 其一」杨万里
chun ye gu zuo san shou i

「春夜孤坐三首 · 其一」杨万里

「春夜孤坐三首 · 其一」儿女齁齁鼻息声,虚堂谁伴一先生。春寒夜静灯花落,数尽残更睡不成。 杨万里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