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刘方平

chun xue · liu fang ping

「春雪」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刘方平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刘方平为中唐诗人,生平仕途并不得意,多寓居长安一带。他的诗多取材于自然与民生,善于在小景中见大意,透露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唐代中期政局动荡,赋役繁重,贫富差距悬殊,黎民百姓生活困苦。此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诗人借春雪之景,折射富贵阶层与贫苦百姓在同一场雪中的截然不同境遇,寄寓了他深切的民生关怀与讽刺意味。

第一联:“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纷飞的大雪随着春风飘舞,在空中徘徊盘旋。
开篇两句纯写景色,勾勒出春雪突至的奇丽景象。春风中夹带的雪花在空中乱舞,给人既清新又矛盾的感受,既是春意初现,又因风雪而寒冷逼人。

第二联:“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你看那好似落花的地方,却多在洛阳城东的富贵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入情。雪花纷飞,看似花朵飘落,极具美感,但诗人用“偏”字点出重点:这种美景主要为城东富贵之人所欣赏,而对“洛城外”的贫民而言,却意味着生活的再次艰难。以景物的落点,映衬社会的分化。

整体赏析:

这首作品表面上写一场春雪的奇丽景象,实则通过细节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前两句以写景为主,雪花带风飘舞,洋溢着自然的灵动之美;后两句则透过“似花”与“偏在洛阳东”的描写,揭示了春雪对不同人群的迥然影响:富贵之家视之为花事,美酒佐景;而贫寒百姓则在饥寒交迫中更加无助。

全诗篇幅短小,却通过“偏”字,构建了鲜明的社会对比,讽刺权贵阶层的奢靡与冷漠,表现诗人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与愤懑。这正是中唐时期部分诗人关注现实、直面民生疾苦的诗歌传统的体现。

写作特点:

  • 以景寓情,景中见讽:前句写雪之美,后句转为讽刺现实,使自然之景成为社会批判的载体。
  • 对比鲜明,寓意深刻:富人赏雪若花,贫人苦雪如灾;一场雪,折射人世冷暖。
  • 语言简练,含蓄隽永:全诗仅二十字,却内涵丰富,留白极大。
  • 用字精警,点睛传神:“偏”字传达了社会的不平,凝聚了全诗讽刺之力。
  • 现实关怀,寄意深远:借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矛盾,体现出诗人沉郁而犀利的思想锋芒。

启示:

同一自然景象,不同境遇的人感受迥异。对富贵者而言,风雪是闲情逸致;对贫苦者而言,却是雪上加霜。诗人通过简洁的诗句,提醒世人关注社会的不平与底层疾苦。这不仅反映出唐代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启发我们在今天仍需具备同理之心,理解并关怀弱势群体,切莫在繁华之中忘却人间冷暖。

关于诗人:

Liu Fangping

刘方平(约742 - 约785),字方平,河南洛阳人。盛唐至中唐之际的隐逸诗人、画家,以其清丽婉约、善写闺怨与月夜的诗风独树一帜。虽存诗仅二十六首于《全唐诗》,却凭《月夜》《春怨》等作跻身唐诗经典殿堂,被誉为“盛唐之清音,中唐之先声”。其诗融齐梁清丽与禅宗空寂于一炉,对后世婉约词风及日本王朝女流文学皆有深远影响。

Total
0
Shares
Prev
刘方平
Liu Fangping

刘方平

刘方平(约742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