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 残春雾雨余」
吕本中
残春雾雨余,小院黄昏后。
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酴醿插髻云,岁岁长如旧。
不是做词迟,却怕添伊瘦。
赏析:
这首《生查子·残春雾雨余》为南宋词人吕本中约作于寓居江南期间。南渡之后,战乱阴影与人事飘零的心境常常萦绕在文人心头。残春雾雨的江南景象,不仅是自然的季节特征,也成为触动词人情绪的媒介。词中所写的小院黄昏、酒会寻词,既有文人雅集的闲适,也透出季节易逝、情绪微带愁绪的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吕本中词风一向兼有清婉与深情,他往往能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融入真切的情感体验,本作亦不例外——它以残春为背景,将文人创作与对伴侣的体贴关怀融为一体,细腻含蓄而又情味绵长。
上片:“残春雾雨余,小院黄昏后。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暮春时节,雾雨尚未全消,小院在黄昏时分弥漫着淡淡的湿润与静谧。有人提起要寻觅新的词句,于是捧起酒杯,相约共聚。
上片开篇以“残春雾雨”奠定情境基调:春天已近尾声,潮湿的雾雨仍在,为全词罩上了一层清冷的氛围。“小院黄昏”营造出温柔而略带惆怅的空间感。紧接着转入人事——“觅新词”“把酒来相就”——既写了文人雅趣,也暗示了相聚的珍贵与惬意。季节的残与文人的雅,形成一种含蓄的时光之美。
下片:“酴醿插髻云,岁岁长如旧。不是做词迟,却怕添伊瘦。”
鬓间簪着盛放的酴醿花,年年依旧如昔。并不是写词拖延,而是担心因此让她消瘦憔悴。
下片以“酴醿”入画,花色素洁芬芳,象征爱情长久、岁月如旧。这里的“伊”指爱侣或知己,“怕添伊瘦”流露出深切的体贴——不是害怕自己创作吃力,而是担心频繁吟哦、劳神费心,会让对方因此减损容颜。这种情感转折,使得词由寻词把酒的雅兴,落到对身边人的柔情关怀,情绪更为温暖动人。
整体赏析:
全词篇幅短小,却层次分明。上片借残春雾雨、小院黄昏渲染意境,点出文人雅会的闲情与相聚的温馨。下片以花饰与岁月相连,再以细腻的关怀作收,将风雅与深情融合。全词虽无大起大落,却在清淡中见深味,呈现了南宋词人善于在小景小事中写出人情味的功力。特别是末句的情感反转,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情怀的真挚与温润,也消解了开篇的残春冷意,形成情绪上的回暖。
写作特点:
- 情景交融:残春雾雨、小院黄昏既是景,也是情绪的外化载体。
- 以小见大:通过“觅新词”“插酴醿”这些日常细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意。
- 意境清雅:用景物与动作为画面铺色,不刻意雕饰,却有自然生发的诗意。
- 情感反转:末句从创作雅趣转向对“伊”的体贴关怀,增强了情感的厚度和温度。
启示:
这首词告诉我们,真正动人的文学并不一定要依赖宏大的叙事或激烈的情绪,即便是在残春小院、黄昏微雨这样的日常背景中,也能捕捉到细腻而深刻的情感。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哪怕只是担心对方因自己的事而劳心劳力——都足以成为诗意的源泉。它提醒我们,诗意不仅存在于壮丽山河,也常常潜藏在日常的微光与柔情之中。
关于诗人:
吕本中(1084 - 1145),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家,他提出"活法"说,主张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变化。其诗作《东莱诗集》存诗1270余首,《春日即事》"病起多情白日迟"展现圆融自然的风格,《兵乱后杂诗》则真实记录了靖康之变的时代苦难。所编《江西诗社宗派图》首推黄庭坚为宗,对宋代诗学理论影响深远。刘克庄评其诗"流转圆美如弹丸",在江西诗派向中兴四大家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