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王安石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这首词作于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今南京)之时。当时他辞去宰相之职,退居江宁,虽暂任江宁知府,却无心政务,内心多感。面对曾是六朝古都、气象万千的金陵城,王安石借登高望远、追怀往事,抒发了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喟,也隐隐寄托了自己壮志未酬、心系天下的复杂心绪。这首词便是在这种历史与个人交叠的氛围中写就,言语间既有“登高望远”的人生哲思,也有深藏不露的政治意志。
上片:“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自古便是帝王所都之地,郁郁葱葱,祥瑞之气弥漫。可惜从晋代至今已四百年,那繁华宛如一梦,令人堪叹,那时贵族文士如今也只成了古墓丘垄。
词人开篇即点出金陵作为“帝王州”的古老身份,紧接着描写其地之灵气盎然,“佳气浮”暗含王者之象。“四百年来成一梦”,一句之间,将时光的沉淀与人事的幻灭尽数囊括,梦醒之际,只剩哀愁与慨叹。“晋代衣冠成古丘”化用了历史兴亡之感,既写山河依旧、人事全非,也暗合作者对现实政局的冷峻审视。上片于豪华之地写寂寥,于浮世之梦写庄严,感情深邃而复杂。
下片:“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我独自绕着江水随意游走,不知不觉登上了高楼,甚至一层又一层登上更高的楼。往事悠悠漫长,切莫再去细问。回头望去,只见窗外的长江,空寂地自东流去。
“绕水恣行游”一笔极有象征意味:自由的行动,其实正是无可排遣的愁绪流转。词人游走于江边,貌似闲适,实则写内心的无奈漂泊。而“上尽层楼更上楼”这一行为刻画极其传神,登楼本是古人“怀远”“求望”的象征,在此则更显词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希冀不断交织。
“往事悠悠君莫问”,一句直白却意味深长。此处既是对人世纷扰的拒绝回答,也可视作对自己心事的遮掩。结句“槛外长江空自流”,既承“回头”而来,也回应“成一梦”而去。长江是历史的象征,冷静地注视着人间的变幻,时间的奔流与词人内心的空寂在此高度统一,构成千古名句。
整体赏析:
整首词从金陵古都的地理象征出发,借景抒怀,融入作者对历史、理想、现实的复杂思考。上片重在写“望”,望历史之盛衰、望文化之荣枯;下片重在写“行”与“登”,写行动中所寄托的思绪波动,最终又归于“空自流”的哲思境界。词人将一己心境托付于江山风物之中,化“忧国之情”为“空江之水”,写出了人生沉浮中的孤高与坚韧。
全词看似简约,实则言外有意,句句含思。“帝王州”与“古丘”对比鲜明,“绕水”与“更上楼”交错成章,结尾以江水象征历史长流,将词意推向高远沉静之境。
写作特点:
- 以地入题,借古抒怀
词以金陵为背景,既写地理之盛,也借古代衣冠之落寞抒写今人理想的幻灭。 - 典故融化于句中,自然贴切
如“佳气浮”、“成一梦”、“衣冠成古丘”、“长江空自流”等,皆化用典故而不露痕迹,意象深远。 - 动中写静,静中含思
词人游走、登楼、回首,皆为动态之笔,却都归于内心的沉思与空寂。情绪波动虽深,却表现极为克制、疏朗。 - 哲思贯穿全词,情理交融
无论是对历史的缅怀,人生的感慨,还是现实的无奈,都通过看似轻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全词带有一种“远观”性质的沉思之美。
启示:
对历史的追忆,对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并非彼此割裂,而是融为一体的精神过程。王安石表面上是登楼游水、追怀往事,实则是一次深刻的人生观照。他不肯轻易沉溺于哀感顽艳之中,而是在“空自流”的哲思中寻找内在的秩序与信仰。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相联系的视角,是士大夫精神的写照,也让我们读者在品味古词时,感受到历史与自我之间恒久的回响。
关于诗人:
王安石(1021 - 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作为"熙宁变法"的核心人物,其文学创作同样彰显改革家的锐气与哲思。文章如《答司马谏议书》锋芒毕露,政论《读孟尝君传》以八十八字颠覆传统史观。诗歌尤见功力,早年《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尽显壮志,晚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更是宋诗炼字典范。即便在词作中,《桂枝香》的怀古苍茫亦开苏辛先声。朱熹虽政见相左,仍叹服"荆公绝句妙天下",其《临川集》千余篇诗文,堪称北宋士大夫精神的巅峰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