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司空曙

qiu yuan · sikong shu

「秋园」
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
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

司空曙

赏析:

这首《秋园》出自唐代诗人司空曙之手,应为其晚年寓居或羁旅期间的作品。诗中借深秋园林景象抒发对旧游的追忆与情感的迁移。司空曙身处晚唐文风渐趋凋敝之际,其诗多以清淡疏朗、情思婉约见长,而《秋园》正体现出他在暮年时的感慨与旷达心境。此诗表面写景,实则写情,借“伤秋”寄托对旧人旧事的思念,又隐隐透露出时间流转中的人生领悟。

第一联:“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
我感伤秋景,并非为年华流逝,而是思念当年春风中与那位如碧玉般女子的离别。
诗人开篇即直抒胸臆,点明“伤秋”的真正缘由不在于人生老去,而在于春日旧游的回忆与佳人的别离。用“碧玉家”暗指伊人,兼具典雅与感伤,透露出诗人心中深藏不去的情思。

第二联:“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
我强打精神在这凋零的秋丛中寻找一点芳香的意味,只见那茱萸的红色果实,竟也仿佛繁花一般。
下联转而写景,将诗人的内心情感外化于秋园之中。“强向”二字带出勉强中寻美的心态,而“茱萸红实”虽非花朵,却因其明艳之色在诗人眼中仿佛仍有春意,隐喻虽逝岁月仍留有温暖记忆,展现出一种虽伤感却不至于绝望的情绪。

全诗通过“秋园”之景寄托对过往春日情事的怀念,以“伤秋”为引,转而表达离别之苦与追思之情。语言简练而含蓄,构思精巧,将景与情融合为一。“茱萸红实似繁花”句更赋予秋景一丝温柔与希望,使整首诗在感伤之中又不失慰藉之意,体现出司空曙诗风中那种“淡而远,幽而真”的特质。

整体赏析:

《秋园》虽仅四句,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以简约的笔法,勾画出秋园中独行的身影与心中不尽的情思。起句便点明“伤秋”不在“惜年华”,而在对昔日春风、对旧人旧事的追忆。这种情感的指向,既避免了感时伤老的浅层伤感,又将抒情提升到更深的精神层面。诗的下半部分,通过秋中茱萸的红实来象征旧日温情,以“似繁花”映衬春日记忆,含蓄隽永,情感由内而生,极具耐人寻味的美感。

全诗虽写秋,实含春意;虽有感伤,却不沉郁;于秋中见暖,于衰中见情。展示了诗人年岁已高而情思未减的诗心,也展现了司空曙惯常用幽淡笔墨写深情事理的艺术特色。

写作特点:

  • 借景抒情,情中见理:全诗以“秋园”为表象,内藏旧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思,且表达含蓄内敛,情感深沉有致。
  • 语言简约,含义丰富:四句短诗,既点明“伤秋”缘由,又通过秋园实景折射内心波澜,语言节制而意蕴深长。
  • 象征入诗,转化巧妙:以“茱萸红实似繁花”一语化用重阳节俗,同时将秋实比作春花,形成时间与情感的双重象征,使诗意超越时令之限。

启示:

时光流转中,真正让人感伤的往往不是衰老或秋意本身,而是那些随风而逝的旧人旧事。即使岁月带走了青春与春景,但记忆中的温暖仍可在凋零之中重新被点亮。诗人以“秋”写“春”,以“实”喻“花”,是一种超越季节的精神感悟。它启示我们,在人生的晚秋中,也可重新发现情意与美感的踪影,哪怕只是“似繁花”的一点残光,也足以慰藉人心。

关于诗人:

Sikong Shu

司空曙(约720 - 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进士及第,历任洛阳主簿、左拾遗等职。其诗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林闲趣,《全唐诗》存诗170余首。《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以疏淡笔墨绘闲适生活;《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则通过萧瑟景物抒写别情。诗风清幽冷寂,工于五律,与卢纶齐名,辛文房称其"属调幽闲,终篇调畅",在大历诗坛的清冷风格中颇具代表性。

Total
0
Shares
Prev
「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
song zheng ming fu bian ling nan

「送郑明府贬岭南」司空曙

「送郑明府贬岭南」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司空曙 赏析:

Next
「独游寄卫长林」司空曙
du you ji wei chang lin

「独游寄卫长林」司空曙

「独游寄卫长林」草绿春阳动,迟迟泽畔游。恋花同野蝶,爱水剧江鸥。身外唯须醉,人间尽是愁。那知鸣玉者,不羡卖瓜侯。 司空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