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赠远二首 · 其二」王涯

qiu si zeng yuan er shou ii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二」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王涯

赏析:

这首诗同样创作于唐穆宗时期,作者王涯在任东川节度使期间,身处边疆与妻子长期分离。诗通过表达他对妻子的深情思念,展现了王涯的忠诚与内心的纠结。

第一联:“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厌倦了攀折杨柳在清阁前送别,便闲情逸致地采摘着碧潭旁的荷花。)
诗人用“厌”字表达对离别的强烈反感,杨柳是古人送别的象征,因此自然让人产生离愁。尽管他试图避开这份伤感,去到清池采莲,却仍然被美丽的芙蕖所触动,仿佛看见了妻子的影像,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

第二联:“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走马台边的故人已不见,拂云堆畔的战事正酣。)
这一联转而描写边疆的军务与责任,诗人把焦虑转移到国事上,表示自己虽思念妻子,但作为一名边关将领,应当以国家大计为重。通过“战初酣”突显当下国事的紧迫,诗人努力将个人的思念压抑下来,反映了诗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

写作特点:

  1. 离愁与责任的交织
    诗中的“厌攀杨柳”与“闲采芙蕖”表现了诗人对离愁的逃避,但却无法真正摆脱,思念如影随形;而转到“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时,诗人又通过国事来压抑个人情感,体现了离愁与责任的复杂交织。
  2. 对比与反转的运用
    诗人先写离愁,借“杨柳”与“芙蕖”展现细腻的情感,再转向国事,利用“走马台”与“战初酣”反转情感焦点,产生强烈的对比,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丰富且深刻。
  3. 情景交融
    在写思念的部分,诗人通过具体景物——杨柳、芙蕖等,交织出思乡与爱情的情感;转到边疆的责任时,利用“走马台”与“拂云堆畔”的宽阔场景,使得诗的情感从私情转向宏大格局,最终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宏大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王涯在思念妻子时的矛盾心理和身为边疆将领的责任感。前两句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深情思念和无法逃避的情感纠结,后两句则转向国家事务,表现出诗人对职责的担当。通过“杨柳”“芙蕖”到“走马台”“战初酣”的变化,诗歌把思念与责任紧密交织,既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又彰显了其将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相融合的大将风度。

启示:

这首诗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中的矛盾与责任时,要学会处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诗人在深情与责任之间的转化,体现了责任感的伟大与情感的深沉,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情感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和勇敢的担当。

关于诗人:

王涯(764 - 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他学识渊博,擅长写文章。贞元八年(792年),王涯考中进士,后来又通过了宏辞科考试。

Total
0
Shares
Prev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一」王涯
qiu si zeng yuan er shou i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一」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 其一」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赏析:

Next
「六年春遣怀八首 · 其二」元稹
liu nian chun qian huai ba shou ii

「六年春遣怀八首 · 其二」元稹

「六年春遣怀八首 · 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元稹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