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zui hua yin · bao wu nong yun chou yong zhou

「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赏析:

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正值秋意渐浓的时节。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公务外出,她独守空闺,感怀佳节之际无人与共的孤寂。词中借助重阳赏菊、对酒当歌的习俗,营造出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抒发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无尽愁绪。

第一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浓云遮天,白昼在忧愁中显得格外漫长。金兽香炉内,瑞脑香渐渐燃尽。又逢重阳佳节,独自一人卧于纱帐玉枕之间,夜半时分,寒意渗透全身。
这几句描绘了词人室内的幽寂氛围。重阳本是团聚的日子,然而她却独自守在深闺,面对冷香燃尽的金兽香炉,度过漫漫长日。一个“又”字,暗示了佳节的反复到来,却无人与共的落寞。“半夜凉初透”不仅指秋意渐凉,更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寂深入骨髓。

第二段:“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之后,于东篱之下举杯独酌,菊花的幽香沁入衣袖。莫说这情境不会让人愁肠寸断,秋风卷起帘幕,闺中人形容枯槁,竟比菊花更消瘦。
下片转写户外景象,词人试图借菊花与美酒排遣愁绪。然而,孤独的身影与菊花相伴,幽香满袖,愁思却愈加浓烈。“帘卷西风”写出了萧瑟秋风的无情,更烘托了词人的憔悴。“人比黄花瘦”成为千古名句,形象地展现了她的落寞与哀愁。

整体赏析:

全词从室内写到室外,层层推进,营造出一个充满愁绪的氛围。上片着重刻画独守空闺的孤寂,下片则通过赏菊饮酒的场景,以景衬情,使离愁别绪愈发浓烈。最后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将相思之苦推向高潮。这种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的写法,使整首词情感饱满,层次分明。

写作特点:

  1.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词人以“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帘卷西风”等意象,渲染出孤寂悲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离愁别绪。
  2. 用典精妙,含蓄深远:词中“东篱把酒”暗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然而李清照此时的赏菊却带着淡淡的忧伤,形成鲜明的对比。
  3. 语言浅近,感情深沉:整首词语言通俗易懂,却情感浓烈,令人共鸣。这种“明白如话而情深意切”的风格,正是李清照词作的独特魅力。

启示: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凄楚心境,更折射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情感困境。李清照的愁苦,不仅是个人的相思之苦,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女性孤独与无助的象征。同时,词中的“人比黄花瘦”,生动刻画了愁绪对人的摧残,提醒世人珍惜身边之人,莫待佳节之际方觉离别之苦。

关于诗人:

Li Qing-zhao

李清照(1084 - 1156)​,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诗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作家,水星上其中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

Total
0
Shares
Prev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yi jian mei · hong ou xiang can yu dian qiu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一剪梅 ·

Next
「声声慢 · 寻寻觅觅」李清照
sheng sheng man · xun xun mi mi

「声声慢 · 寻寻觅觅」李清照

「声声慢 ·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