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刘禹锡

wang dong ting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中晚期,当时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洞庭湖位于朗州附近,是南方著名的大湖,风景秀丽。诗人旅居异地,心怀抱负未酬,却未因境遇而沉沦,反而在自然美景中寄托情思。此诗便是在秋夜望洞庭湖时所作,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湖光山色,抒发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也流露出其豁达、高洁的情怀。

第一联:“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的湖光与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如同尚未打磨的铜镜一般清澈平滑。
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静谧夜景,“湖光”与“秋月”相融成趣,“和”字写出水天一色、清幽澄澈的静谧氛围。接着以“镜未磨”形象地比喻平静湖面,在朦胧月色中泛出柔和光泽,赋予画面一种朦胧的诗意之美。这一联不仅写景极致,还将湖月合一的静美推向极高境界,意象清丽,节奏悠远。

第二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水青翠,宛如银白色的圆盘中放着一只青色的螺壳。
视角从宏观景象转向细节聚焦,君山青翠浮于湖面,如螺于盘中,意象新颖独特。这一妙喻巧思绝伦,将千里洞庭的壮阔化作案头雅物,含蓄地表现出诗人旷达洒脱、举重若轻的胸襟。湖与山交融成一体,不仅美不胜收,更寓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诗意空灵,情趣高远。

整体赏析:

整首诗语言清新秀美,构图巧妙,极具画面感。起句便写出湖光与月色之和谐,展现洞庭湖空灵缥缈之美;次句以“镜未磨”比喻湖面,极具诗意与视觉冲击;末联转入远景,白银盘与青螺的形象比喻奇妙生动,将大自然的神韵凝缩为艺术品般的静物景观,含蓄而深情。诗人不仅仅是在描写湖山之美,更借景抒情,抒发了他对理想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出他面对贬谪人生时依然保有的从容与雅致。

写作特点:

本诗采用赋比兴手法,将自然景色诗化为梦境般的意象,尤以“镜未磨”“银盘青螺”两处比喻为诗眼,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语言简洁明快而意境高远,句句如画,给人以极强的画面感和艺术享受。构图上由近及远,由广而聚,视野开阔,立意高雅,体现了刘禹锡诗风的典雅与疏朗。

启示: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勾勒出洞庭湖秋夜的极致美景,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想象力与审美趣味。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以一颗宁静澄澈之心观照天地万物,从自然之美中汲取精神慰藉。诗中所表现出的从容、旷达与超然,也是一种面对现实、超越困厄的精神境界,值得我们深思与效法。

关于诗人:

liu yu xi

刘禹锡(772 - 842),字梦得,中山无极(今属河北)人,后迁洛阳。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这一时期具有独特成就的诗人。在他的创作中,不乏反映时事和民间疾苦的诗篇。艺术上,他既能继承前代优秀的文学遗产,又能从民间文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明快活泼,节奏响亮和谐,风格雄浑爽朗,为时人所推重,誉之为“诗豪”。尤其是仿民歌的《竹枝词》,于唐诗中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

Total
0
Shares
Prev
「春雪」韩愈
chun xue

「春雪」韩愈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赏析:

Next
「浪淘沙 · 其一」刘禹锡
lang tao sha i

「浪淘沙 · 其一」刘禹锡

「浪淘沙 · 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