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李白  

wang lu shan pu bu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赏析:

这首诗作于李白漫游庐山时期,是其山水诗中最富盛名的篇章之一。面对庐山香炉峰瀑布这一自然奇观,李白不仅以诗笔再现其形,更以其天才的想象力重塑其神,将一道人间瀑布升华为联通天地、贯穿仙凡的宇宙奇景,完美展现了盛唐气象与浪漫主义精神的极致融合。

第一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阳光照耀着香炉峰,蒸腾起紫色的云霞;远远望去,那瀑布宛如一匹白练,垂直悬挂在山前的河川之上。
首联以瑰丽的色彩与精准的视角开篇。“香炉生紫烟”是神来之笔,将缭绕的山岚水汽在日光下的折射现象,描绘得既符合物理(因水珠折射而产生色散),又充满仙道气息,为瀑布的出现铺设了一个神秘而绚丽的背景。“挂”字是诗眼,它化动为静,将奔腾不息的瀑布瞬间定格,如同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展现出诗人远观时捕捉到的初始印象与造型美感。

第二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飞泻的激流笔直地冲下数千尺,(令我)怀疑是浩瀚的银河正从九重天外倾落人间。
此联是情感的爆发与想象的飞跃。“飞流直下”与上联的“挂”形成强烈对比,瞬间将静态的画面激活为极具冲击力的动态影像。“三千尺”的夸张并非为了精确测量,而是以数字的极限感来挑战视觉与心理的承受边界。最终,诗人以“银河落九天”的比喻,完成了从现实到幻境的终极一跃。这已不是简单的修辞,而是一种全新的宇宙创生图景——瀑布不再是地球上的水流,而是从天界倾泻而下的星河,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无穷高远的宇宙深处。

整体赏析: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从人间到天庭的完整视觉通道。诗人的目光由下而上(望香炉生紫烟),再由上而下(看瀑布挂前川,疑银河落九天),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空间循环。在这首诗中,自然景观被彻底诗化和神化。李白以其磅礴的胸襟与超凡的想象,将一道瀑布提升为了一个文化符号,它象征着盛唐文人那种敢于想象、敢于夸张、敢于将个人情感与天地宇宙等量齐观的宏大精神气魄。后世无数文人面对瀑布时,都难以超越李白所设立的这座审美丰碑。

写作特点:

  • 虚实相生的奇幻意境:诗歌巧妙地将现实的“紫烟”、“瀑布”与虚拟的“三千尺”、“银河”、“九天”交织,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奇幻世界。
  • 视角与动静的巧妙转换:从远观的静态(“挂”)到近感的动态(“飞流直下”),视角的移动带来了感受的层层递进与深化。
  • 夸张与比喻的登峰造极:“三千尺”是数量的极限夸张,“银河落九天”是质量的终极比喻,两者结合,产生了核聚变般的艺术震撼力。
  • 色彩与气势的完美融合:“紫烟”的瑰丽与“银河”的壮阔,共同构成了一幅既色彩绚烂又气势恢宏的视觉交响诗。

启示:

这首诗给予我们的,是一种重构世界视角的勇气与能力。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并非源于对现实的精细摹写,而在于能否以心灵的力量为现实重新赋形,赋予其超越本身的意义与光辉。在李白的眼中,一道瀑布可以成为银河的化身;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片普通的云霞、一阵偶然的清风,是否也能被解读出属于自己的“神话”?在技术理性日益主导的今天,这首诗提醒我们,守护并锤炼那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奇感与想象力,或许正是我们对抗生活扁平化、保持精神鲜活性的重要途径。真正的壮丽,既在名山大川,更在于我们能够发现并创造壮丽的那颗心。

关于诗人:

Li Bai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

Total
0
Shares
Prev
「寻雍尊师隐居」李白  
xun yong zun shi yin ju

「寻雍尊师隐居」李白  

「寻雍尊师隐居」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李白 赏析:

Next
「估客乐」李白  
gu ke le li bai

「估客乐」李白  

「估客乐」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李白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