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 · 秋歌」李白  

zi ye wu ge

「子夜吴歌 · 秋歌」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李白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题目《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原为六朝时流传于南方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李白在此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将其拓展为四首乐府诗,分别对应四季。这首诗是其中的“秋歌”,通过描绘长安秋夜中妇女捣衣的场景,表现她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第一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明亮的秋月洒满长安大地,千家万户传来捣衣声。
诗人以“长安”点明地点,以“一片月”渲染出静谧而苍茫的夜色,营造出一种深远悠长的意境。“万户捣衣声”则打破了夜的寂静,捣衣声此起彼伏,烘托出思妇们内心的牵挂和悲苦。月色下的长安既美丽又充满哀愁,既有宁静的夜色,也有无数家庭因战乱而忧思的愁绪。

第二联:“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风阵阵吹拂,却吹不散绵长的思念,这份情思总是飞向遥远的玉门关。
“秋风”是冷清、萧瑟的象征,与思妇内心的愁绪相呼应。她们的思念如秋风般连绵不断,吹也吹不散,剪也剪不断。“玉关”指边疆的玉门关,暗示着征人的远行,也成为了思妇们牵挂的焦点。诗人在这里用秋风衬托深情,使得思妇的相思愈加浓郁。

第三联:“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什么时候才能平定边境战乱,让我的丈夫不再出征?
这两句以直接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的渴望。“何日”二字表现了思妇漫长等待中的无奈,“良人罢远征”则点明了她们最深切的愿望——停止战乱,让丈夫归家。诗句既充满对丈夫的思念,也蕴含着对当时战争频繁、百姓受苦的无声控诉。

整体赏析:

这首诗采用由景入情的方式,从秋月下的捣衣声写起,引出秋风吹拂不断的相思,最后以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作结,层层递进,情感深厚。诗歌表面上写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但实际上也寄托了诗人对边疆征战不休的忧虑,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诗句短小精炼,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写作特点:

  1. 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诗人用秋月、秋风、捣衣声等意象,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哀愁的环境,使读者在感受秋夜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思妇们的愁绪。
  2. 层层递进,情感铺陈:从写景入手,继而写情思,最后直抒胸臆,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进行控诉,使得诗歌结构紧凑,情感充沛。
  3. 语言自然流畅,含蓄深远:全诗语言清新质朴,如话家常,却又情感浓烈,富有音乐美和韵律感,使得诗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启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更折射出战乱时代下家庭的破碎和百姓的苦难。它提醒我们,和平是最宝贵的,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疆土的争夺,更是无数家庭的离散和悲哀。在现代社会,我们应更加珍惜和平,也要珍视那些在岁月中默默等待与守望的深情。

关于诗人:

Li Bai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

Total
0
Shares
Prev
「关山月」李白  
guan shan yue

「关山月」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Next
「长干行」李白  
chang gan xing

「长干行」李白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