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Han Yu

韩愈(768 -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贞元八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其文气势雄健,《师说》《原道》等确立儒家道统;诗歌奇崛险怪,《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开"以文为诗"之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写贬谪悲愤。提携孟郊、贾岛等,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诗文革故鼎新,影响深远,后世尊为"百代文宗"。

主要作品:

生平:

韩愈的一生堪称唐代士人的典范。他生于大历三年(768年),祖籍河南河阳,虽自称昌黎韩氏,实则家道早已中落。三岁失怙,由长兄韩会抚养,十二岁时兄长又卒,遂由寡嫂郑氏含辛茹苦抚育成人。这段艰辛的童年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少年时期的韩愈已显露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七岁能诵诗书,十三岁便能作文章,展现出惊人的早慧。十九岁时,怀揣着济世之志远赴长安应试,却屡试不第。在此期间,他写下《上宰相书》等干谒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非凡的才情与抱负。经过四次尝试,终于在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然而此后三试吏部博学宏词科皆铩羽而归,仕途之路充满坎坷。

贞元十九年(803年)是韩愈仕途的重要转折点。时任监察御史的他,目睹京兆尹李实的苛政,毅然上《论天旱人饥状》直陈时弊,结果被贬为阳山令。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元和年间,他随裴度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仕途渐入佳境。然而元和十四年(819年)的《论佛骨表》事件,又将他推向了生死边缘。因反对宪宗迎佛骨,几乎被处死,幸得裴度等人求情,才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短短八个月的任期内,韩愈政绩斐然。他驱除鳄鱼之患,兴办教育事业,深受百姓爱戴,至今潮州仍留有韩文公祠,香火不绝。晚年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要职,长庆四年(824年)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后世尊称为"韩文公"。

文学成就:

韩愈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提出"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力矫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他的散文创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在论说文方面,《原道》《原性》《原毁》等构建了完整的儒家理论体系。《师说》《进学解》阐述了他独到的教育思想,其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些文章不仅思想深刻,而且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杂文创作中,《杂说》《获麟解》等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赠序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些作品往往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琐事阐发人生哲理。

在传记文方面,韩愈突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写法。《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等作品注重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开创了传记文学的新境界。

诗歌创作上,韩愈现存四百余首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古诗如《南山诗》《陆浑山火》等以赋法入诗,铺陈排比,气势恢宏;《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则将散文句法融入诗歌,开创了新的表现形式。近体诗创作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沉郁顿挫,充满身世之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清新自然,"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成为描写早春的千古绝唱。

诗词风格:

韩愈的文学风格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散文气势雄健,如《原道》开篇"博爱之谓仁"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逻辑严密,《讳辩》层层推进,无懈可击;语言创新方面,他创造了"蝇营狗苟""俯首帖耳"等大量成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情感表达真挚动人,《祭十二郎文》被誉为"千古至文",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诗歌艺术上,韩愈开创了"以文为诗"的新风。《山石》一诗完全按照游记散文的结构来写,打破了诗歌的传统表现方式;《调张籍》中"刺手拔鲸牙"的想象奇崛险怪,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荐士》等诗直接阐述文学主张,开创了以议论入诗的先河;而《盆池》"一夜青蛙鸣到晓"等诗句又显得平淡自然,充满生活情趣。

纵观韩愈的创作历程,其风格经历了明显的演变。早期(35岁前)追求奇险,如《苦寒》等诗;中期(35-50岁)形成独特风格,《调张籍》为代表;晚期(50岁后)返璞归真,《南溪始泛》等诗风趋于平淡。这种由奇险到平淡的转变,正体现了其艺术境界的不断提升。

影响:

韩愈的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更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在思想贡献上,他重建儒家道统,提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传承谱系,为儒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发展的"性三品说"对后世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化立场上,他坚决反对佛教,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文化自觉。

文学影响方面,韩愈直接启迪了欧阳修、苏轼等宋代文学大家,其散文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范文。"韩门弟子"如李翱、皇甫湜等传承其文风,形成了重要的文学流派。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钱穆称其为"宋代新儒学之先驱",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当代,韩愈的精神遗产仍具有重要价值。他领导的古文运动精神对白话文运动具有启示意义;其教育思想对现代师德建设仍有借鉴价值;他的文化担当精神更值得当代知识分子效法。在国际汉学界,韩愈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享有盛誉。在河南孟州和广东潮州,韩愈的纪念场所香火千年不绝,充分证明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

Total
0
Shares
Prev
「别卢秦卿」司空曙
bie lu qin qing

「别卢秦卿」司空曙

「别卢秦卿」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司空曙 赏析:

Next
「调笑令 · 团扇」王建
tiao xiao ling · tuan shan

「调笑令 · 团扇」王建

「调笑令 · 团扇」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王建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