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乐 · 洞房记得初相遇」柳永

zhou ye le · dong fang ji de chu xiang yu

「昼夜乐 · 洞房记得初相遇」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 也攒眉千度。

柳永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为南宋时歌妓、艺伎等女性的曲词作品之一,用女性口吻细腻描绘一段短暂却刻骨铭心的爱情往事。全词感情真挚,语言浅白流畅,通过追忆初遇、叹息别离与自责思念,将一位孤寂女子的情感波澜展露无遗。

第一段:“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还记得那日在洞房中初次相逢,仿佛天注定我们应长久相守。谁曾想这短暂的欢会,竟成了离别前的最后记忆。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望着满眼飞舞的落花柳絮,令人更加伤感。我真害怕这大好春光,也会随着他一同离开。
上片回忆初遇之情,直接从“洞房”写起,以女性的视角诉说对初会的珍视与对长久相守的渴望。“便只合长相聚”一句,言简意深,表现了女子一见倾心、笃定终身的心境。然而世事难料,这次幽会竟成了短暂的欢聚,为后来的离情别绪埋下伏笔。“况值阑珊春色暮”将离别与暮春相衬,借景抒情,柳絮纷飞、乱花迷眼,加重了伤感氛围。“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将春光与人事融合,表现出女主人公主观情感的投射,思念之深几乎化为一种对自然的恐惧,极具感染力。

第二段:“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 也攒眉千度。”
这份孤寂,到底能向谁倾诉?回想从前他说的那些话,如今全都成了轻易的背弃。早知如今这样痛苦,当初就该强留住他。他不光外貌俊朗,还有种种令人魂牵梦萦之处。哪怕只一天不去想他,也要愁眉紧锁千百次了。
下片情绪转入自责与思念,写女主人公在离别后心中悔恨无尽。“一场寂寞凭谁诉”一句既有情感的宣泄,也承接上文的失落。“算前言,总轻负”表达她对男子负心的控诉,但全词语气柔婉,似责又似怨。“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将“悔”字写得极尽细腻,情感真切动人。结尾“更别有系人心处”,点出男子不仅外表风流,更有动人心魄的内在气质,使女子情深难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以“反语”表现“思量之切”,不思尚且如此,更遑论思念之深,语意层层推进,情绪愈显沉重。

整体赏析:

整首词以女子自述的方式,铺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初遇的惊艳,到暮春离别的哀愁,再到悔恨与执念的深情回响,词情绵密婉转,感人至深。上半段追忆旧情,以“幽欢”映衬“离绪”;下半段转入孤独与思念,将情绪推向高潮。全词写情不滥情,哀而不怨,体现出柳永“词为艳科独步”的艺术风格,也充分展现了他对女性心理的深刻把握。

写作特点:

  1. 女性视角,细腻动人:全词以女性身份娓娓诉情,真实可信,情感充沛。
  2. 景情交融,寄情于物:以春暮花絮写离情,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绪巧妙融合。
  3. 语言浅白而含深情:虽用俗语口语,却句句动人,耐人寻味。
  4. 句式精巧,善用对比:“便只合长相聚”与“变作离情别绪”构成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增强词的张力。

启示:

这首词以其哀而不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女子真挚而柔韧的情感力量,也揭示了世间情感的无常与深切。它提醒我们:情爱虽美好,却也易逝。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是对情感最深的回应;而一旦失去,悔恨与思念也终难抚平心灵的创伤。

关于诗人:

Liu Yong

柳永(约987年 - 约1053年)​,字景庄,是北宋前期文坛上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柳永的词影响深远,流传极广,以致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Total
0
Shares
Prev
「村行」王禹偁
cun xing· wang yu cheng

「村行」王禹偁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 赏析:

Next
「雨霖铃 · 寒蝉凄切」柳永
yu lin ling · han chan qi qie

「雨霖铃 · 寒蝉凄切」柳永

「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喳。念去去,千里烟波,暮嚣沉沉楚天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