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 · 李白」杜甫

yin zhong ba xian ge · li bai

「饮中八仙歌 · 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赏析:

这首诗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约成于天宝五载(746年)。彼时李白刚结束翰林待诏生涯,以“赐金放还”之名离开长安,而杜甫初入帝都,见证了这一群体在盛世帷幕将落前的恣意狂歌。诗中八位酒仙实为盛唐气象的切片,李白作为压轴,被赋予最浓墨重彩的笔触——四句诗既是对挚友的深情速写,亦是对一个时代自由精神的挽歌式定格。

上联“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一斗浊酒入喉,百篇诗成锦绣;长安西市的酒旗之下,他醉卧如眠,衣襟浸透市井风霜。
杜甫以“斗酒”为量杯,丈量诗情浓度。唐代低度黄酒(约3-5度)的持续豪饮,实则是以肉身沉入人间烟火。李白选择胡商云集的西市酒肆为创作现场,恰似将书斋搬至市井——士大夫的峨冠博带与西域商队的驼铃在此交响,酝酿出超越阶层的诗意。醉眠非颓唐,而是以放浪形骸的姿态,完成对礼教规训的温柔反叛。

下联“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天子龙舟传召,他醉倚阑干拒登;一句“臣本是酒中谪仙”,令皇家威仪化作云烟。
玄宗泛舟兴庆池的宫廷雅集,本需整冠肃容、趋步登舟的礼仪程式,在李白踉跄醉步中消解无形。“酒中仙”的自封堪称绝妙修辞——既以道教仙班身份与人间帝王分庭抗礼,又以“臣”字维系君臣礼数的表象。这种“以醉为盾”的智慧,让狂放与克制达成微妙平衡,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对抗权力的经典范本。

写作特点:

  1. 魏晋风骨的盛唐变奏:阮籍醉卧酒垆的孤愤,嵇康锻铁拒官的冷傲,在李白身上转化为明亮疏狂。盛唐的开放包容,让文人的叛逆多了几分从容底气。
  2. 道教美学的诗意转化:司马承祯《坐忘论》中的“真仙”境界,被李白解构为“酒中仙”的现世修行。醉眼观世,反照出超越世俗的价值坐标系。
  3. 士人精神的多元可能:相较于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静,李白以动态醉态拓展了文人形象的边界——诗可醉中写,人可狂中活,为中华文化注入磅礴的生命力。

现代启示:

李白的醉态人生,为当代人提供了穿越时空的精神镜鉴。在绩效至上的现代社会,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逃离规则,而在于在规则缝隙中开辟诗意栖居的可能。市井喧嚣里藏着灵感的泉眼,微醺状态或是抵抗异化的良方,而“酒中仙”的自诩更是一种精神宣言——纵肉身困于房贷与KPI的围城,灵魂仍可借诗酒羽化登仙。这种在入世与出世间的游走智慧,恰是盛唐文人为今人留下的珍贵遗产。

关于诗人:

Du Fu

杜甫(712 - 770),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圣”。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僚家庭,祖籍襄阳,后来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坎坷,动乱流离的生活使他对大众的疾苦有切肤之感,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深厚,境界开阔。在诗艺上他兼备众体,形成“沉郁浑厚”的独特风格,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Total
0
Shares
Prev
「江汉」杜甫
jiang han

「江汉」杜甫

「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 赏析:

Next
「别卢秦卿」司空曙
bie lu qin qing

「别卢秦卿」司空曙

「别卢秦卿」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司空曙 赏析: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