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语言质朴清新,为唐初诗坛注入了一股别样的气息,也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抒情铺垫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上眺望,我徘徊不定,不知依靠何处。
开篇以抒情为主,诗人站在东皋眺望暮色,徘徊不定、不知所归的描写,流露出一种孤寂无依的情绪。这一情感基调不仅为全诗奠定了氛围,还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埋下情绪伏笔。
颔联:静景描绘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座座山岭都笼罩在落日余晖之中。
这两句描绘了秋日傍晚的静谧景象:树木披上金黄的秋色,群山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诗人用叠词“树树”“山山”展现了山野景致的开阔与层次感,画面透出一股宁静之美。色彩鲜明、线条分明,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和谐唯美的秋日画卷。
颈联:动景点染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牵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两句从动态入手,为静谧的山野画面注入了生气。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构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驱”“返”“带”“归”这些动词使用精准自然,使场景跃然纸上。动景与静景的结合,展现了秋日田园的宁静与生动,也使得全诗意境更加丰富立体。
尾联:抒怀感慨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彼此对望却互不相识,我放声高歌,怀念采薇而隐居的古人。
结尾直抒胸臆,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面对归家的牧人和猎人,诗人感到彼此陌生、无从交流,只能以长歌抒怀,借“采薇”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采薇”典故源自《诗经》,象征隐士高洁的情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厌倦与对隐居的渴望。
全诗赏析
这首诗首尾抒情言事,中间写景,情景交融,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对自然秋景的描绘,将内心的孤寂与彷徨融入广袤的山野秋色中,使诗歌充满意境美。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既摆脱了六朝诗歌的浮艳风格,又体现了初唐诗歌对语言质感的追求。诗句简练明了,却深蕴情感与思想,通过抒写隐逸志向,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悠远、耐人回味,是唐诗早期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关于诗人:
王绩(约589 -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